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顾颉刚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他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曾先后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并深入研究《尚书》。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两汉州制考》、《郑樵撰》、《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吴歌甲集》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