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学反对对象性思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3898
  • 作      者:
    常峥嵘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佛学反对对象性思维》思想源于不接受,甚至是源于敌意。任何真正开创了未来的思想者,都是他的传统的异类。释迦牟尼之所以成为思想者中的思想者,是因为他自觉地在方法上与一般思想对立,他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反对象性思维,并给予它较对象性思维更根本的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常峥嵘,男,1974年生,山西忻州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忻州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佛教哲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佛学反对对象性思维》是一本唯识学研究专著。主要以对象性思瞄与反对,象性思维的张力为主线,考察了自然、巫术、实体等思维中的对象性思维根源及佛学反对它们的合理性,同时提请重视“现在”概念,以突出唯识学的反对象性思维主张。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从法相到唯识
    法相体系,要须善巧;若不善巧,即无以成学,难免顺迎乱识境而不得纲领。换言之,虽然必有尊重对象性思维的阶段,但对象性思维的不足终应被超越;法相善巧,最终须善巧于克服法相学中对象性思维的不足。所谓善巧,终归是因为有一种趣向,能借以超越法相之对象性思维局限。欧阳“即用以显体”、“以相明体用”等简别体用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在这里。局限于法相,即于法相不能善巧;只从体之一面“即体以求体”①,执著真本身与妄完全隔绝相异,就是为对象性思维所蔽。欧阳说:“无功用行,但是无执,非无相、见。……执为众生,执破为佛,破执为法,执之异名为我,破之异名为用。”②行与用,只有在引入某种趣向(涅槃、菩提都是果,都是趣向)时才有可能。善巧则能如实,“如实说相,一切是用”③;从善巧与如实的角度,而不仅仅关注法相之平等,那么,对自性或体的支持只能来自于“用”,或者藉以确定“用”的某种趣向。真正的法相学必然是顾及到以上,才区别于对外境的执著。并不是任何对于法的表述,都称得上法相;或者说,法相还须区别假实。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对象性思维
第一节 由谁问题与十四无记
第二节 自然性思维
第三节 巫术狂想
第四节 抽象自然与神秘主义

第二章 二谛义的反对象性
第一节 苦行主义
第二节 思维的力量
第三节 二谛义在认识论道路上的进展
第四节 语言哲学问题溯源

第三章 有部的法体实有
第一节 有想即有义
第二节 义不可说
第三节 三世有

第四章 《回诤论》批判法体实有
第一节 “无体不得名”与“生故得言一切法空”
第二节 “无体云何因”与“若彼有自体,不须因缘生”
第三节 “一切法有现可取”与“量非能自成,非无因缘成”

第五章 经部的功能主义
第一节 经部的贡献
第二节 经部的局限
第三节 带相说

第六章 唯识学的“现在”概念
第一节 有与无
第二节 现在、因果、时间
第三节 自证着的现在
第四节 现在与依他起
第五节 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
第六节 唯我论:现在只是幻觉
第七节 抉择现在说本净
附论:“本来”概念的唯识爭分析

第七章 作为自身规定的“界”
第一节 隐显逻辑
第二节 随界说
第三节 界与自性
第四节 名言与遍计执

第八章 唯识学批判性的道德哲学引申
第一节 末那与自由
第二节 无明与无我
第三节 道德的所指、可能与责任
第四节 梵论与佛教平等观的五重差别

第九章 欧阳竟无的志向
第一节 结论后之研究
第二节 三重四种体用观
第三节 法相学的逻辑与历史
第四节 批判精神与现实精神
第五节 作为体系的唯识学与作为方法的唯识学
第六节 佛学的批判性与佛教的现世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