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本郁达夫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12480
  • 作      者:
    张洁宇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洁宇  1972年生于北京。1991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荒原上的丁香——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风雨情囚——郁达夫的女性世界》等专著。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作家传记坊间已有多种,为何还要出这套书?和以往的作家传记相比,这套书有什么特色?我看有这么四点。
    一是图文互动。这套书命名为“图本传记”,因为有大量的“图”。不是新画的插图,而是老照片。每本书的编写过程,编者都花费很多精力去搜寻有关传主的各种照片资料。这套书在“图”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照片在书中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补充,而是经过精心的编排,其本身就构成书的主干部分,和文字同等重要。图与文互?映照,互为阐释,更生动也直观地叙说传主的生平。那些斑驳陈旧的老照片不光为了“好看”,也是为了制造浓厚的历史现场感,给人某种冲击,加上文字的点拨,读者就愈加真切地感受到传主及其所处的时代的那些情味。
    二是回归日常。和常见的以褒扬颂赞为主的评传不同,这套传记更注重把作家看做是特定时代中有个性的生命体,是“人间的”作家,而不是超人。编者不拒绝传主的日常表现、逸闻琐事,格外留意捕捉一些生活细节、性格侧面,甚至某些独异的品性。这会和我们通常对这些作家的认识有些“落差”,但阅读的兴趣反而由此生发。即使鲁迅这样的大作家,也不见得老要对他仰视,有时采取平视,会让人觉得亲切,能触摸到他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也就可以更放松地走近文学巨人。对传主的生活与心性的描写越是具体而丰富,也就越有利于对他们创作的深入了解,帮助读者进入作家的世界。
    三是史家笔法。这套书虽然面向普通读者,却有厚实的学术支持,有史家的眼光与方法。编撰者都清楚意识到,现代作家传记的写作其实就是文学史研究的一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前提,而且因为立足真实,还可以纠正或补充?学史之不足。这套书搜求与考证了许多历史资料,补正了以往文学史对相关作家评价上的某些偏失,丰富了对文学史的理解。丛书还吸纳了当前学界对相关作家研究的很多新的成果,显现出鲜明的学理追求。这套书既注重对传主创作生涯的轮廓勾勒,又有历史细部的体察,所唤起的是一种知性与感性的交织。读这样的传记能得到灵魂游历的快感,又有睿智的启迪。
    四是优美可读。这套书各册出自不同编者之手,他们都是有建树的学者,彼此风格不同,共同的都很注重和读者平等交流,用比较平实活泼的笔调去引领读者。这种图本叙述方式既是文学的,又带有浓厚的“科普”特点,文学史研究专深的成果在这里终于转化为平易诱人的记论说。这套书总让读者感到一种亲和力,仿佛可以和编者一起,在令人心旷神怡的传记林苑中游逛,触摸那些现代作家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增加生活的见识与乐趣!和那些作家“约会”,不但加深了对他们创作的理解,还能感受某种精神的提升,对应我们自己的生活,也许可以在迷惘中得到启示,寂寞中领略抚慰,失意中获取鼓舞。
    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新传统”。  作为文学传统的相当重要的部分,是一代代众多作家的创作积存,保留着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其中一些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成为经典,占据着传统中显要的位置,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无论承认与否,现代文学“新传统”已经成为某种常识,或某种普遍性的思维与审美的方式,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为何需要阅读现代文学?就因为这是宝贵的资源,因为它在规范和制约我们的思想与感觉,我们必须了解“新传统”,不断从当代的高度去阐释“新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现代作家传记,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就是认识与理解“新传统”的一种需要。阅读现代作家传记,可以拉近我们与现代经典的距离,更可以具体感触已经过往的那个世纪的风云,体验前辈先贤的精神气度。从传记角度去理解和阐释“新传统”,也就是这套图本传记的编撰宗旨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嘉兴、杭州的两年,郁达夫既丰富了阅历,也收获了知识。在繁华热闹的省城杭州,郁达夫开始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压力。这里毕竟不像在家乡富阳那样令他感到宽松舒适。中学的学习负担比较重,经济上也不甚宽裕,这不能不令他感到压抑。而且,省府中学的学生因多是锦衣肉食的乡宦人家的子弟,所以学生中衣饰美好,肉色细白,举止娴雅,谈吐温存的人不知有多少。令郁达夫十分惊异的是,几乎每一个这样的学生,总有一个比他年长一点的同学附随着。郁达夫并非过去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但如此大量,如此普遍,则是他未曾见到,也未尝想到的。特别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油头粉面的学生,不但不以被视作女性为可耻,反而熏香傅粉,装腔作势,故意卖弄。郁达夫对此很不以为然,明显地对那些学生(郁达夫称他们为“face”,意即“面首”)表示出厌恶之感,也时时向那些年长一点的学生露出敌意,和他们表现出格格不入。因此,大家就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怪物”,达夫也由此同他们之间筑起了一堵高墙,他也由此成了一个“不入伙的孤独的游离分子”。
    正因为如此,郁达夫的情感、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了书本。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购得很多诸如《石头记》《西厢记》《牡丹亭》《花月痕》等古典名著,以及《留青新集》《西湖佳话》等有助于诗词写作的书籍。他自己说:“真正指示我以做诗词的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词谱》。《西湖佳话》中的每一篇短篇,起码我总读了两遍以上。”
    这些书,“读了之后的那一种朦胧的回味,仿佛是当三春天气,喝醉了几十年陈的醇酒”,对他的文学创作大有启发。由此,他开始向各报馆匿名投稿,偷偷地品尝到作品被承认、被发表的巨大的“快活”,那“快活”强烈到让他“想大叫起来”。就这样,郁达夫用各种假名发表了很多作品,直到两三年后,觉得投稿已经有七八成的把握了,才老老实实地用上他的真名实姓。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家住富春江边
第二章  到日本去
第三章  不爱又不得不爱的女人
第四章  开始“创造”的日子
第五章  人在旅途
第六章  时代?风  生活的雨
第七章  生命中突现的一道霞光
第八章  沪上风云
第九章  风雨茅庐  难避风雨
第十章  国难复家愁
第十一章  出走南洋
第十二章  他死在黎明到来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