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的历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8923
  • 作      者:
    黄仁宇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畅销经典《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文字z新结集,全部文字均为D1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2, 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纵横中外,畅谈古今,全书浸透着黄仁宇独特的大历史观精神,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3, 本书问世后荣获诸多媒体荣誉:

第七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4月好书 D1名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上半年十大好书 第二名

《中国图书商报》2011上半年十大好书D1名

《新京报》2011年“夏季z值得阅读的20本书”

《湖南工人报》“今夏z值得阅读的11本书 ”

第三届新安读书月十大好书

搜狐网2011年度图书榜·社科好书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推荐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他的作品《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近30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并斩获诸多荣誉。


我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一己之力密切观察,西方如何和东方交会,东方如何和西方融合,直到两者融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史。

——黄仁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4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展开
精彩书评

黄仁宇的书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著作,也不只是给学者专家写的,而是写给大多数的中国人看的,时代感特别强,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高王凌

20年来,黄仁宇在中国青年一代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一位学生对我说过,黄仁宇是使他真正发现了历史学的美感与魅力的学者,人们常常可以在史学新秀的作品中发现黄仁宇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萧功秦

我发现,历史学者文风的改造固属不易,在扎实的史料功夫基础上有自己的深刻见解则更难。由此感到,黄先生实在不是一个易得的人材,不信,请在今天的中国史学家中找出这样一个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世瑜

 

黄仁宇以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掳获了广大读者的注目,他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中的一个异数。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发行人兼总编辑 林载爵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二十年前时为一九七四。我得到学院休假,再度去欧洲,所著《十六世纪明代的财政与税收》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筹备多年,临排印时又遇到意外之耽搁,但终于是年出版。有了新书的支持才敢于向哥根汉基金申请一年的奖学金,题为中国晚明的一个年头,旨在勾画当日朝政与社会相串连中之一个剖面;基金鼓励创造,我的立案与一般不同,符合应征的重要条件,所以申请幸运的顺利通过。所收获则是五年后方始成书的《万历十五年》,今已有五种文字的六种版本。

以一年多的时间写这样一册小书,读时亦不过二三日,即可阅完,看来也无足为奇,然则既不重辩论而重叙述,当中却也真是万绪千头,到处都待考证。例如神宗万历帝之恭妃,亦即光宗生母,后封孝靖王太后,《明史·后妃传》有关于她的一段记载:“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这样甚可能给人一个将近中年的宫女,引诱年轻皇帝的印象。幸亏定陵于一九五六年被发掘,内中碑文出土详载各人生卒年月日,文中证实当日她与万历邂逅,时年十六,皇帝则十八岁。《明史》在康熙年间修撰,去此已约百年,传闻已失实如此。书中提及仪礼之处又因原始资料行文简捷,亦不便照抄,只能一读再读,参照平行的资料,还希望找到图解或地图叙述方有把握。明人所说“廷杖”,我们总以为既为“杖”,则是用大竹板在庭前打屁股。根据《明史·刑法志》,才知道“笞”与“杖”同用荆条施行,只是罪有轻重,荆条圆径有大小,才区分为笞、杖。数十年前朱东润作《张居正大传》,他以为明代田赋账目凡提及万历年代的地亩数,即是一五八〇年张居正举行全国丈量之成果。我起先也以为如此,后来恳请芝加哥大学何炳棣教授复印得他们图书馆珍藏的《万历会计录》胶卷,才能确定一五八〇年丈量的地亩数从未被明廷接受,后为我书中要题之一。所以从事实上考证,已是极为费时的工作。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这个天国不太平若非预先我对明史尤其十六世纪的后期有一段最基本的认识,也决不敢尝试提供如此一个剖面。因为我参加《明代名人传》的工作,曾自写当中人物传记十八篇,又修改旁人所作两篇。兹后作《财政与税收》时前后七年。内中二年余除一面教书外,曾将《明实录》翻阅一遍,虽说走马看花,总算一百三十三册看完。当时专注财政与税收,眼角里却对宫阙内幕和反映的社会状态感到兴趣。这里也预先伏下了以后写《万历十五年》之动机。

因着修《名人传》我也熟识了不少美国明史专家,像贺凯教授(Charles OHucker)之研究明代官衙组织及监察制度和狄白瑞教授(WmTheodore de Bary)之研究明代思想,均是终生勤奋的工作。我作《万历十五年》时特别要感谢的乃是房兆楹先生。他夫妇早岁作二十四史内的引得工作,以后参与明清两代名人传记集体之筹画。在技术方面精微之处,他的明察举世无双,我现有的几部书尚是他所赠。有一日他在不意之间买到民国六年上海版的《张居正书牍》,立即乘兴亲自开车送我。

自备书有一种好处:即是供反覆把玩,床头饭边,不必珍惜,无所计挂。我的一部《明实录》在一九六八年购齐,共费美金五百余元,当日可算相当数量的一笔投资,只是我只要争取时间,批注折页,毫未顾及书之折旧。我有次借房公书,也同样不加爱惜,及至还书时确给他相当的不快。

“你看,”他说着,“你借去的时候是三本全新的书,现在弄得这般糟,纸张也磨坏,书又卷角!”

我完全忘记了他的书并不是我自己的书,正在支吾尚不知如何道歉时,房先生已突然改口,他说:“算了,本来要这样,有书就要读,书不用摆在那里,即是全新又算什么。”可是他没有看到《万历十五年》之成书。此次别后不久,他返大陆,几十年此为首次。不幸噩耗传来,房公已去世于北京。

我书布局也经过一度折磨。作初稿时我虽照致哥根汉的申请书做去,力图改变铺陈历史的方式,但是到底仍不能完全摆脱学院圈格。第一章叙皇帝权能,第二章叙内阁大学士职责,若有指授。及提及财政税收,又是洋洋论文十余页。几经徘徊挣扎,才进入现今局面,原有的两章析为四章,以后再加海瑞、戚继光和李贽三章,分别处理地方民政、军队组织和哲学思想,及于文士习惯,不作开场白,不另开一章为结论,纪事有时转回重叙。

本来今逢中国长期革命成功之日(这点只能在其他地方畅谈),所有历史都要重写,在选择题材及运用组织方法时作史者不难引用不同风格,可是即如此,《万历十五年》书成拟出版时仍遇到相当困难,大学出版社则说,此系大众读物,应找一般出版商,后者却又推说,此系学术性质之专题著作,仍应问津于前者。即是至今书出十余年,既已畅销,又经中外采用为读本及必读参考书,若干方面之成见未改。不时有人说及:“黄仁宇著书缺乏历史的严肃性。”他们没有想到我经过一段奋斗才摒除了所谓严肃性。

倒有美国文坛巨子厄普戴克(John Updike)独具只眼。他在《纽约客》杂志作书评时,即说《万历十五年》有超现实的幻影之特质(surrealist visionary quality)。本来传统中国官僚组织,以仪礼代行政,有时强黑为白,只要在本身组织之内逻辑上讲得过去,可以对外不负责。此情景构成他所说超现实的幻影色彩。在我看来,中国之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肇源于此。及至二十世纪整个国家与社会组织免不了一段整体破坏之后重造,亦溯源于是。

此书现已发行于海内外,如果能将上说一点在两岸三方读者心目中造成共识,作者及侧背对本书尽力的人士应当引为快事。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中国社会的特质

早期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农业社会的官僚政治管理

科学技术和货币经济的低水平发展

社会后果

欧洲的过去和中国的未来

 

从唐宋帝国到明清帝国

 

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

 

16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

 

明代的财政管理

传统理财思想与措施的影响

户部及户部尚书

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1590年前的财政管理

1590年后的财政管理结论

 

什么是资本主义?

当代论述资本主义的学派

资本主义的精神

布劳岱对中国经济史的解释

官僚体系的障碍

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

法律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范围

资本主义的时空剖析

资本主义的条件

 

蒋介石

 

蒋介石的历史地位

 

站在历史的前端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

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分野

台湾的机会与困境

中国历史的规律、节奏

 

关于蒋介石日记之二三事

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的作风及性格

没有全盘计划的抗战策略

中国长期革命的一个阶段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开场白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卷尾琐语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