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管理
像丁超校长那样把乡村学校办“活”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丁校长是陆军小学出身,并经过甲种师范讲习科的训练。未任本校职务之前,曾在尧化门国民学校充任校长八年,著有成绩。我们看他的人,听他的话,察他的设施,觉得他是个天才的校长。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他事事以身作则。他是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渐渐地要做成社会的领袖……这个学校不但教学生读书,并且教学生做事。做什么?改造学校!改造环境……
——陶行知
(摘自《陶行知文集》中《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文,第12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笔者是一名乡村教师,结识了许多乡村中小学校长。什么样的乡村学校是“活”的乡村学校?办“活”乡村学校的校长该有怎样的形象?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的《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文时,眼前才豁然一亮。燕子矶国民学校就是办“活”了的乡村学校的典范,而丁超校长就是想办“活”乡村学校的校长们的一面旗帜。视点一:丁超校长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精神首席
“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而乡村学校要办“活”,除了要打通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的任督二脉外,乡村学校还必须成为乡村精神和文化的中心与策源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村学校负有的改造乡村文化生活的责任不能变,乡村教师担任的改造乡村精神生活的使命不能变。
反观当今的乡村学校,仍然是乡村的独立王国——学校与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学校与社会之间修筑了一道高墙,不仅没有抢占乡村精神生活的制高点,引领村民心向文化,反而和各种封建沉渣、低俗文化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那么,如何拯救这“死”了的乡村学校呢?陶行知说:“作为师者之师的校长,非得做改造乡村生活的先行者不可。丁超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精神首席——他敢做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甚至敢做当地社会的领袖。”且看丁超校长是如何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精神首席的:
“燕子矶坡上因有人时常倒垃圾,太不洁净,丁校长就领着学生们把所有的垃圾扫除一空。村民不知卫生,仍是时常把垃圾倒在此处。但村民一面倒,他就一面扫。村民倒一回,他就扫一回。后来邻居渐渐地出来责备倒垃圾的人,燕子矶坡上从此清洁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