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应该在媒体受到特别的尊重。对他的尊重具体的体现之一就是收入高于一般人,他应该属于这个媒体最高收入的那一部分人。不仅是收入,还应该在业务上给他更宽的参与度。对于品牌记者来说,更应该有一条通道,让他的想法能够迅速实现。
以业务为核心的价值不可有须臾的偏离,它是一家媒体的风气、方向、旗帜,如果出现了偏离,它带来的后果必将是价值观的混乱,带来记者编辑队伍的迷茫。
对于记者的考核,也应该有一套更人性化的制度。一般说来,一个记者从一般记者成长为品牌记者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不同的阶段设立的考评应该是不同的。记者的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能够完成一般的采访任务,这样的记者按工作量和质量打分的考核没有问题。第二个阶段的记者已经建立了自己初步的知识结构、专业领域,他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深入的分析,逐渐开始有发言权,这种阶段的记者就应该给予相应的采写自由度的保障、收入的保证。如果他有重大的选题,应该给他充分展现的空间和智力、精神上的支持,让他觉得他的业务是向上走的,让他体会到成长感。第三阶段的记者是品牌性的记者,他在读者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在某些领域里有权威性的见解和判断力,对这样的记者就应该给予完全自由的空间,他的收入应该是媒体里最高的那部分,他的作用是每年拿出为报社带来信誉的作品,或者担纲做有重大影响的选题。媒体应该为这样的人创造最好的工作条件:充分的自由度和充分的收入保障。
在这个考评体系中,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和上升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它可能是除了收入外最吸引入的所在,不管对哪一个阶段的记者,这种考评不应该是严苛的、死板的,而应该是灵活的,是可以因人而随时做出调整的,是以鼓励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主的。考评是一把尺子,但这把尺子是能够充分体现引导作用、比量作用,同时又是兼具人性和人情味的。它应该具体体现在媒体的管理当中,体现在一些细节和操作层面。否则任何一个可能的选择都可以让一个优秀的记者编辑终止他的新闻生涯。
记者的职业化不是针对哪个个人,而是应该面向所有记者编辑的。实际上就是为新闻业务人员开掘出一条有制度保障的上升的孔道。让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看到,只要坚守、努力,就会得到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不当主编不当官不改行同样可生活得体面而有尊严,同时还能收获事业的成果。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未尝不可期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