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6134
  • 作      者:
    张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论
一 戏剧:人类精神的对话
二 百年中国话剧对精神的守护与疏离
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对精神解放的历史性担当
四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研究现状与本书研究思路
上编 思潮论:20世纪80年代戏剧对精神解放的历史性担当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戏剧
第一节 “没有止境”的“思想解放”思潮
第二节 艺术“合法性”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 知识分子立场及其思想资源
第二章 思想解放的精神诉求及其困境
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运行模式与谋略
第二节 思想交锋与话语转换
一 关于剧作《假如我是真的》的争论
二 1982年京沪导演座谈会:激越的乌托邦情怀
三 《WM(我们)》风波:“具体化了的历史”
第三节 争议背后的思想潜流
一 “清除精神污染”及对《爱,在我们心里》的批判
二 争议背后的思想潜流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早期创作的内在矛盾
一 矛盾之一:思想僵化与精神解放的纠葛
二 矛盾之二:创作主体的遁入与逸出
三 矛盾之三:惯性、惰性与超越性
第三章 去政治化与本体回归
第一节 “戏剧观大讨论”(上):追寻“根本”的思路与迷惑
一 为戏剧“正名”:“大讨论”的缘起
二 对“大讨论”的反思
第二节 “戏剧观大讨论”(下):“戏剧观”:概念的多重衍生
一 异化的概念:“形式”抑或“通向心灵的途径”
二 质疑性概念:祛魅与赋魅之间的裂痕
三 潜在概念:剧场性
第三节 观众与剧场:“《搭错车》现象”的阐释与分析
一 现象的出现
二 意义及影响
第四章 越界:寻求解脱之路
第一节 戏剧探索:“书写戏剧激情”
一 “85新潮”
二 “二度”“西化”中的中国戏剧
三 精神的高蹈
第二节 心灵图像的审美解放
第三节 先锋性与“戏剧的歧途”
第四节 精神焦虑与时代的内在冲突

下编 剧作论:创作主体的精神取向及其限度
第五章 创伤记忆的戏剧演绎
第一节 作品何以获得“时间的青睐”
第二节 跨过创伤记忆的门槛
第三节 《荒原与人》:“铁变成了钢”
一 诗人戏剧家的生命激情
二 感性诗美与理性哲思的交融
三 诗意之美的戏剧转化
第四节 戏剧中的疯癫隐喻
第六章 爱情话语的审美转换
第一节 戏剧中“爱情的位置”
第二节 道德伦理与精神之爱
第三节 性的迷茫与性别困惑
第四节 复调式爱情及其超越
第七章 文化风俗的对象化
第一节 京味戏剧:魅力与痼疾
一 风俗:折磨与抚慰
二 北京人艺:“骆驼坦步”
第二节 海派戏剧:吸纳与交融
一 时尚与趣味
二 拆解与重构
第三节 关东戏剧:民间文化与关东风情
一 日神崇拜与理想情怀
二 土野文化与关东风情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以戏剧艺术实践为经、戏剧文本创作为纬,通过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宏观反思和微观透视,凸显80年代戏剧的艺术精神:艺术,使人成为人:使人在精神解放的路途中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同时,《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深度阐释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戏剧的特殊意义:在完成自身和艺术解放这个历史使命中戏剧精神的张扬,以及戏剧对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历史性担当:重点阐释了80年代戏剧在精神寻求中的三个阶段:在政治诉求中对解放的乌托邦幻想及其精神困境、在艺术探索中寻求精神解脱之路、在文化反思中回归精神主体与生命本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