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育与大学生审美修养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853001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史可扬老师长期在高校哲学系和艺术系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美学原理”,除了教案,也积累了一些教学资料,本书就是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写作过程中,他充分考虑到本丛书的特点和要求,在系统论述美学基本原理基础上,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增加了美育和艺术种类的知识,以强化大学生审美修养的培育。


展开
作者简介

史可扬 
内蒙古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与艺术史论、影视美学和影视文化。先后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已出版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影视传播和电视栏目研究等方向专著十余部,发表美学和影视专业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对大学生应该掌握的美学和美育知识做了系统和具体的梳理阐释。
从美学及美育基本理论和知识出发,本书从美学的精神、美育的功用、美的形态和范畴、门类美学及大学生应该阅读的美学名著几个方面,结合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做了史论梳理和论证,全部内容均围绕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展开,体例合理、资料丰富、论述清晰。
本书读者对象范围广阔,除了大学生群体,所有对美学及美育感兴趣的人员,均可从本书中获得美学和美育知识,从而提高审美修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美学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以“Aesthetics”(本义是感性学、情感学)之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以来,才不过200多年的历史。短暂的历史在给了美学以巨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体例不完备、逻辑线索不清晰的缺陷。而且,美学作为边缘学科,涉及多个领域,也为美学的发展和成熟带来了困扰。美学是与哲学、艺术理论、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一方面,这些学科的发展给美学带来了养分,促进了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多学科的交叉又使得美学往往影响到自身特性的形成和保持,也使得其专业深度很难开掘。
第一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争论
对一门学科来说,最基本的问题莫过于其研究对象问题,美学在这一问题上也未有一致意见,较为流行的就有诸如“美的本质说”“审美关系说”“艺术说”“审美活动说”等。这样一种混乱状况,给这门学科所带来的困扰或困惑是不难想见的。
从当代中国美学史来看,对于美学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两轮的集中讨论。第一轮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在探讨“美的本质”的同时对美学的对象也进行探讨。其中有三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美学以研究美为中心,二是认为美学以研究艺术为中心,三是认为美学以美感为研究中心,从而形成“美—美感—艺术”研究的基本构架。到了20世 纪80年代前期至中期,在美学学科得以重建的时期,对于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又再度进行了探讨,当然这种探讨是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术成果为历史基础的,美学只是作为“美的科学”的说法逐渐衰落,“艺术—美学”与“审美经验—美和艺术”的两种美学的内在逻辑逐渐占据了上风。随着“实践美学”逐渐位居主流,无论是“审美关系论”还是“审美活动论”,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其中具有客观取向的“审美活动论”要求从“一般认识论走向实践本体论”,并在实践基础上把历史上各主要美学学科形态集合、统一起来。
从整体来看,美学是“美的科学”这一观点,是美学研究的古希腊传统,属于美学的本体论研究,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使美学具有哲学形态的一个根本要素。但有两个缺陷:一是在语义上,同义反复;二是过于形而上,即它必然超越归纳与综合而进入纯粹思辨的王国,会忽略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美的本质研究属于美学研究中的最高层次,而不应该代表美学研究对象的全部。例如,“丑”以及一些不美的艺术表现就被排除在美学之外。与这种看法相联系,有一种看法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整个美学的基本问题,因而一切美学问题的解决,应该以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为前提。这种看法的根本缺陷在于脱离人类审美实践的思辨性。按这种看法,似乎世界上先存在一种自在的美,然后才有人类的审美活动。而事实是, 美绝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美只能产生和形成于审美活动中,美是一种价值事实。
美学是“艺术哲学”的观点,优点是抓住了审美的最核心的对象,缺点在于仅囿于艺术而忽视了美学的广阔领域;而且,美学对艺术的研究有特定的含义和角度,不能把美学的艺术研究和一般艺术学研究、艺术理论研究相混淆,简言之,美学对艺术的研究,是把艺术当作人的审美活动的集中表现来研究,核心是探讨艺术的审美本性,即艺术的超越性和哲理性 内涵,探讨艺术对人的生存的意义。
美学就是“美感学”,这种观点与近代以来美学研究的重点转到审美心理学有很大关系,优点是高度关注于审美主体的经验,缺点在于仍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用美的主观性替代其客观性,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审美实践中,都是很难说通的。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当代中国美学对于美学研究对象有了更新的理解。最先出现的观点,质疑实践美学忽视个体,进而认定生命即审美,审美即生命。这种观点承继的是审美活动论的余脉,只不过将审美活动定位于生命,于是美学就是“审美生命学”,但“生命美学”在审美与生命的关联上却始终难以讲清楚。其次出现的观点,似乎回到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面,强调在市场社会条件下审美向文化挺进,在这种审美化生存的观点看来,美学就是“审美文化学”,但是“审美文化”的泛化观点却往往流于空泛。最新出场的观点,表面上回到了现实生活美的广博领域,将美学定位为生活之学,从而以“生活美学”的姿态认定——美学是“审美生活学”,但是这种回到生活世界的理论尚有待于深入发展。


展开
目录

绪 论 美学与大学生人格完善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第一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争论
第二节 美学原理教材建设问题
第三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什么是美育
第一节 美育的含义
第二节 美育的特征
第三节 美育的任务
第三章 美学的转向
第一节 海德格尔与传统哲学的转向
第二节 海德格尔与传统美学的转向
第三节 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现象学美学
第四节 海德格尔美学的启发
第四章 美学的精神
第一节 美学的精神
第二节 美学史的相关论述
第三节 审美和艺术是对理想的无限逼近 
第一编 认识美
第一章 什么是美
第一节 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第二节 什么是美
第三节 美与人生
第二章 自然美
第一节 自然美的本质
第二节 人类认识自然美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自然美的层次
第四节 自然美的特点
第三章 社会美
第一节 人体美
第二节 内在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美
第四章 形式美
第一节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形式美的规律
第五章 美的范畴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第二节 悲剧和喜剧
第三节 丑与荒诞
第二编 培养审美心胸
第六章 审美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西方审美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中国审美心胸理论 
第七章 审美心理过程
第一节 审美准备阶段 
第二节 审美实现阶段
第三节 审美效应阶段
第八章 美感的特点 
第一节 美感的非功利性
第二节 美感的直觉性
第三节 美感的超越性
第四节 美感的愉悦性
第三编 欣赏艺术
第九章 艺术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节 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节 意境
第四节 艺术功用
第五节 把艺术教育放在更加平等的位置
第十章 实用艺术
第一节 建筑艺术
第二节 园林艺术
第十一章 表情艺术
第一节 音乐艺术
第二节 舞蹈艺术
第十二章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雕塑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书法
第十三章 综合艺术 
第一节 影视艺术
第二节 戏剧艺术 
第三节 中国戏曲
第四编 名著导读
第十四章 《文艺对话集》导读
第一节 美的本质论
第二节 审美论
第三节 艺术论
第十五章 《诗学》导读 
第一节 艺术理论
第二节 悲剧理论
第三节 喜剧和史诗
第十六章 《神曲》导读
第一节 地狱
第二节 炼狱
第三节 天堂
第十七章 《判断力批判》导读
第十八章 《浮士德》导读
第一节 《浮士德》梗概
第二节 《浮士德》的主要观念
第三节 “浮士德精神”
第十九章 《美育书简》导读
第一节 美的根源在人性中 
第二节 对人的“断片”化存在的警醒
第三节 审美可以使人提升
第四节 美育的效果  
第二十章 《美学》导读
第一节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二节 艺术美
第三节 史诗和悲剧理论
第四节 艺术的终结问题
第二十一章 《悲剧的诞生》导读
第一节 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为解释方式
第二节 追求真理和审美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日神和酒神的对立
第二十二章 《艺术》导读 
第一节 艺术与“意味”
第二节 艺术与生活 
第三节 艺术与人的解放 
第二十三章 《西方美学史》导读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史》主要内容 
第二节 《西方美学史》主要特色
第二十四章 《美学散步》导读
第二十五章 《美的历程》导读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