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梵高原来可以这样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0068
  • 作      者:
    (法)安妮·克尔提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也许你期待孩子对诸如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弗里达、德加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艺术眼”系列书将带你和孩子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
  “艺术眼”系列书的观点是:进入艺术世界的起点就是作品。放下对艺术的恐惧!只有经常直接与艺术品接触,才能慢慢培养艺术的感性认识!
  5-13岁孩子实用的亲子艺术书
  ◇用10件艺术作品,分3个年龄段解读孩子看艺术作品的特点!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引导孩子进入艺术世界,打开孩子的艺术之眼!
  ◇长期在卢浮宫为孩子讲解艺术的法国艺术史家亲自为你和孩子导读!
  ◇小兴趣,成就大梦想!培养孩子的创意能力,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具有启发性的解答!
展开
作者简介

  安妮·克尔提,阿尔宾·米歇尔(Albin Michel)和另类(Autrement)出版社青少年部门十数本图书的作者,并参与合著数本阿捷出版社青少年部出版的“大艺术”(Tout un art)系列图书,包括马蒂斯、考尔德(Calder)和毕加索……如今,她生活在普罗旺斯的圣雷米。

展开
内容介绍
  

  梵高动荡的一生,数量惊人的艺术作品,以及悲剧性的结局都让他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艺术眼系列第2辑:梵高原来可以这样看》第一部分介绍了梵高的艺术生涯、性格特点、梵高书信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部分精选了10幅梵高的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作品发问,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理解艺术作品。第三部分介绍了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梵高的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接触经典艺术大的障碍来自心理的恐惧,似乎那些大师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碍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怎样去感受和对话,“艺术眼”系列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做出了解释,帮助我们揭开经典作品的面纱,走近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到知识的补充、修养的提高和心灵的净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历代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品,我们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测。怎样去有效地观看、饶有兴味地去品尝,听听专家们的指导十分有益。在这方面,“艺术眼”系列丛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读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奚静之
  
  一套绝妙的艺术指南。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一套简单好用的艺术入门书。
  ——NEA today
  
  一套艺术史入门书,为孩子看世界名画提供了有用的小贴士。
  ——Treasure Valley Family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森特· 梵高:绘画的热情
  文森特和文森特
  1852年3月30日,文森特· 威廉· 梵高离开了人世,他被葬在荷兰一个名叫津德尔特的小城市的墓园里,梵高夫妇住在这个城市里。一年之后,正好又在这一天,1853年3月30日,另一个小男孩降生了。孩子的父母,泰奥多勒斯· 梵高(Theodorus Van Gogh)和安娜·科尔内莉亚· 梵高( Anna Cornelia Van Gogh ),给这个小孩取了和前一个夭折的孩子一样的名字:文森特·威廉·梵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森特·梵高出生并成长,之后成为了一代著名画家:在他的童年中,已经夭折的哥哥总是挥之不去。文森特的生日,也是死去的第一个孩子的忌日。全家人都会去墓园,扫墓并流泪悼念。在一个“真身”死去的世界里,“替身”是如何成长的?此时我们身处19 世纪,精神分析学还不存在,我们很少和孩子交流,也不经常聆听孩子诉说。文森特携带着一个缺席者的名签长大,总是感觉自己是父母的另一个儿子的替身。顶着这个名字,好像在一块没有打磨的凹凸石头上建筑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歪斜的。没有人给他答案。他是谁?他的整个人生,都在寻找答案并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
  成长
  然而此时,文森特还是一个孩子,而他的家庭在不断地壮大。6个孩子先后出生,文森特是长子,安娜· 科尔内莉亚随后出生,第三个孩子是泰奥多勒斯,很快便被大家昵称为泰奥,然后是伊丽莎白·休帕塔( Elisabetha Huberta ),维尔米娜·雅格芭(Willemina Jacoba)和最后出生的科尔内留斯· 文森特( Cornelius Vicent )。
  文森特的童年时光在乡下度过,小城格鲁特-津德尔特( Groot-Zundert)被农田包围。他在这里捉迷藏,在这里玩耍,在这里发现各种各样的昆虫。他在这里漫步,在自然中度过大把的时光。在此时,文森特已经开始观察劳作中的农民,而这些形象,在梵高未来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夜里,当梵高有机会出去玩的时候,他的视线始终在追逐天上的星星。这些天空中一闪一闪的小小光点,让他用尽他的一生来描绘。
  梵高一家住在紧挨着城里路德教会的教区长住所中。文森特的父亲是牧师,家里的住房是因工作需要而分配的。文森特顺理成章地在宗教的氛围中长大。在家里他们读《圣经》,为贫穷的人们祈祷,并且每个周日他们都要聆听父亲布道。
  这是一个简朴的家庭,幸运的是在这里有一扇窗向另一个不同的宇宙敞开:一个属于艺术和创造的宇宙。父亲的兄弟,桑(Cent)、科尔(Cor)和海因(Hein)都是艺术商人,而文森特的母亲经常绘制花卉,泰奥和文森特也都喜欢画画。两个兄弟从童年时代开始就志同道合,他们形影不离,彼此之间分享很多的事情。
  文森特是泰奥敬仰的兄长,在孩童时代泰奥就已经开始时不时地维护文森特。文森特的性格并不随和:他沉默寡言,含蓄。他的父母并不总能理解这个特殊的孩子。文森特不是一个好学生:他学习读写和计算都很吃力。于是,当他11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去寄宿学校,希望儿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提升。在这里,文森特学习法语、德语和英语。尽管在这个严格的环境中,文森特的成绩也并没有提高,虽然在不久之后他成为了一个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他的父母疲于供他上学,觉得是时候让文森特开始工作了。这时文森特只有16岁。他的叔叔桑让他进入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工作。于是文森特离开了家,开始贩卖版画。文森特是个不赖的生意人,他喜欢他的工作,而他的老板也很欣赏他。与此同时,在叔叔桑的帮助下,泰奥也进入了古皮尔艺术公司,但泰奥去的是布鲁塞尔。两兄弟从事同一职业,却天各一方。他们开始以书信联系,这时文森特19岁而泰奥15岁。这种几乎每天进行的书信往来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一种保持彼此联络的方式。文森特在此时已经经常在他的信中谈论绘画,在他迷惘的时刻,他就画画。他坐在长椅上,用铅笔勾勒行人。
  伦敦
  文森特的老板很满意他的工作,愿意给他一次升职的机会,他们派他去公司在伦敦的分部工作。这是不容拒绝的机会,文森特于是搬了家。
  就这样,文森特来到了伦敦,这是狄更斯的城市,文森特崇敬这位作家。当时在这里生活开销很大。尽管梵高赚的比以前多了,但是他的工资还是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他向泰奥寻求帮助,因为泰奥在布鲁塞尔条件要更好些。两人之间持续了一生的经济依赖就此开始。文森特总是缺钱,这种境况让他感到很郁闷,好像被一个敌人缠着,形影不离。泰奥成为了他兄长的赞助人,在他的帮助下,文森特成为了文森特· 梵高,一个画家。他从来没有忘记,也经常提醒泰奥他的作品是他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他认为泰奥始终如一的支持也是他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此时,文森特在伦敦。他的工作让他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他却和另外两个朋友康斯特布尔( Constable )和蒂尔内( Turner )开始参观美术馆,探索英式绘画作品。这时文森特20岁,而在这样的年龄,爱情似乎就是人们的全部。文森特一生都在憧憬爱情。他阅读米什莱( Michelet )的作品,特别是他的著名小说《爱》( l'Amour ),文森特为之痴迷。而文森特同时疯狂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但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天生木讷而笨拙,不知道怎样表达爱意。然而有一天,他下定了决心。他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直接向女孩求婚。如此唐突的示爱,吓坏了女孩,女孩当场就拒绝了他。荷兰老家和家人共度圣诞。当他重新回到伦敦的时候,他变得暴躁易怒,他对待顾客的态度变了,销售业绩也下降了。古皮尔公司不再能忍受他,决定解雇这个行为经常让人感觉不安的雇员。
  文森特像一个痛苦的灵魂一样徘徊在伦敦的郊区,他在这里看见了狄更斯热衷于描写的人间苦难。他几乎不再画画,愤怒在他的心中日益增长。原来大家都不理解他!他开始关心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他用越来越多的时间阅读《圣经》,带着愤怒学习它。他在书里寻找答案。他越是祈祷,就越是感觉到他其实想要成为牧师,这样他就可以向最穷苦的人宣扬神的话语,并且试图帮助他们脱离苦难。这是他的命运,他确定。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文森特·梵高:绘画的热情
文森特·梵高:致力于写作
梵高的遗产
第二部分 作品赏析
《吃土豆的人》,1885
《自画像》,1888
《夕阳下的播种者》,1889
《约瑟夫·鲁兰(joseph roulin)的肖像》,1889
《向日葵》,1889
《星空》,1889
《榄树》,1889
《奥维的教堂》,1890
《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加歇(marguerite gachet)》,1890
《有乌鸦的麦田》,1890
第三部分
梵高的主要作品都收藏在哪里?
更深入了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