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若以本人的“阴谋论”心态揣测,迈克尔·贝这封信无非是代表片方表现一个诚恳的姿态而已,顺便以看似不经意实则声东击西的方式回避问题实质,将其推到放映员头上好让不明真相的观众重拾对3D的信心。
这一“泣血跪求”实在是用心良苦,一箭多雕,因为从技术上而言,迈克尔·贝呼吁的办法,仅能治标而无法治本。生猛的光源并不是提升亮度和画质的唯一因素,单纯增加放映机光源亮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也不可能无限增加),还必须考虑串影消除系统的效能问题。如果影像的亮度超过了串影消除系统所能处理的限度,我们看到的影像就会出现假影,俗称“鬼影”。这就好比音频的串音一样,所以业内也有称其为“视觉串扰”的。从纯技术和纯理论上而言,要想达到3D观影的理想效果,就只能让左眼看到单为左眼而设计的影像,决不能让它同时还看到为右眼而设计的影像,反之亦然。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必须是完全分离的。所谓的“3D”眼镜儿,本身并不产生3D影像,它所能做的只是将左眼不应该看到的东西屏蔽起来,确保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应该看到的,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应该看到的,将两只眼睛有可能不小心互相看到的“溢出”的错误影像完全屏蔽,从而产生3D效果。溢出(串扰)的影像越多,我们看到的鬼影现象就会越多,这样就会令3D效果大打折扣。
所有基于眼镜的3D电影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这一效能因素的困扰,也就是所谓的“抵消率”问题,即透过3D眼镜能够传播到正确眼睛的光量与其能够阻止到达另一只眼睛的光量之间的比率。绝大多数串影消除系统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放映机上的滤光镜和眼镜内的滤光镜。这种组合的效能越高,能够消除串影的影像的亮度就越大,射入系统中的光量也就越大。所以,要彻底解决亮度问题,并不是靠加大灯泡的亮度或提高光源的电流就能解决的,那样只会导致过热等其他问题。
有鉴于此,从技术层面而言,便只好从银幕方面想办法了,比如RealD和其他品牌采用的“高增益银幕”。这种银幕能够增加两个英尺朗伯的亮度,但其增益效果也只能让亮度勉强达到可以忍受的水平。如果各个环节都能理想运行且放映机的操作也是按照最高设计标准的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