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界,既有监、制、导集于一身的陈可辛,也有稳如磐石的中坚派,如吴宇森、徐克、杜琪峰、周星驰、尔冬升、关锦鹏等;刘镇伟、王晶继续各自的无厘头与搞笑风格;陈木胜、叶伟信、叶伟民、刘伟强等在各自熟悉的动作类型里寻找突破与平衡;陈嘉上、陈德森、麦兆辉、庄文强等继续与合拍规则迂回游戏;王家卫、张之亮、罗启锐等悠远绵长,个人风格似乎较少受到合拍的限制;新锐如彭浩翔者不乏机动与灵活,亦在试探合拍的宽容度;“新浪潮”标志人物许鞍华却始终如一地延续自身的人文关怀,2011年凭借《桃姐》收获褒奖无数;刘家良、程小东继续寻求武侠类型拓宽的可能性;著名编剧如岸西(1996年《甜蜜蜜》、2002年《男人四十》和2005年《三岔口》的编剧)等也加入导演(2010年上映的《月满轩尼诗》)行列且表现不俗。
台湾电影不同于香港电影创作和市场的蓬勃之态,台湾本土电影更倾向于“精雕细刻”。厚积薄发的魏德圣凭两部作品《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成就了其继承李安、杨德昌、侯孝贤之后勾画台湾新世纪电影粗框架的特质;另外,如钮承泽、“九把刀”、戴立忍、苏照彬、林书宇、朱延平等导演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特别是陈国富在与大陆和香港合作监制方面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