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的或隐或现,以及角色的转变总是与王朝的更迭相联系,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赵丙祥教授指出:一方面,从明代中叶以后,武术开始出现外家和内家的区分,而清朝取代明朝的过程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区分;另一方面,在从明至清的过程中,张三丰(峰)的形象出现了许多变化,在明初记载中他是修丹道士而非武者,到黄宗羲笔下则被描述成一个杀敌英雄并改变其生活的朝代。这说明武艺由外而内,成为一种身体和内心合一的双修合流技术。这一过程在地域上也呈现了一种历史的变化和结构:内家拳从浙东开始——此处既是阳明心学的中心地带,亦是明清军队交锋地,到江北——皇权的核心地带(河南、山西、河北等),这种内/外区分显然与皇权密切相关;而长江以南的广东、福建等地,通常被认为是“外家拳”的流传地域,恰好也是皇权的边陲地带。这也意味着,武术的内/外区分与儒家及帝国政治军事都有密切关系。①
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张三丰的形象再次出现在晚清及民国时期,这也是沿袭了武艺和政权上内外之分的传统。一方面,以汉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群体对明朝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一系列“反清复明”的社会组织和运动,都依托佛仙来宣传其政治主张。张三丰遂被化身为汉文化符号和一种回归的理想。另一方面,晚清时期拳民和民间社会组织在内忧外患的担忧中,渴望推翻清朝统治,驱除外国侵略者,再次建立以汉族为文化和政治政权的一种向往。
从拳术和身体技术方面来说,虽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蝉最初学拳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族人陈长兴,但是从拳术和身体展演的角度来看,陈家所练的拳术与当今杨家所练的拳术在风格外形、技术内涵以及套路名称上都有太大的差异,从外形上很难说明两者有内在的联系。杨家于民国年间极力称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也是由于与武当道士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清朝,很多“反清复明”的忠义之士出家做了道士,故道士被视为潜在的打击对象,曾经发生极力打压峨眉和武当道士的事件,因而常人与道家的往来并不敢被提及,尤其是杨露蝉父子还在王府教过拳。从民国到当今的一百多年里,杨家以及由杨家太极拳演变发展而成为门派的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均坚称太极拳的鼻祖为张三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