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简史(从600万年进化视角,看清人类世界的底层逻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官方指南,国家地理荣誉出品)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205960
  • 作      者:
    [美]理查德·波茨(Richard,Potts),[美]克里斯托弗·斯隆(Christopher,Sloan)
  • 译      者:
    惠家明、刘洋、郭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官方指南,国家地理荣誉出品!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全球各地的代表性标本,其中古生物和人类学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图文并茂,由美国国家地理荣誉出版。

★ 全球实地考证,多学科综合研究,综合运用了考古学、古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 从600万年进化,看人类世界的底层逻辑!

★ 精选藏品照片,逼真模拟图像,时间线清晰梳理,完整展现人类演化历史!

★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精心翻译。

展开
作者简介

[美]理查德·波茨(Richard Potts)

古人类学家、博士,史密森学会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彼得·巴克(Peter Buck)人类起源项目主席,领导了许多位于东非和中国的遗址发掘工作,旨在调查影响人类进化的生态因素。他提出人类进化是对环境不稳定的一种应对方式,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并推动了多个科学领域的新研究。

[美]克里斯托弗·斯隆(Christopher Sloan)

《国家地理》杂志高级编辑、作家,专于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古代文明、早期人类和史前生命,其作品先后4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与儿童读物委员会设立的大众科学图书优秀奖(Outstanding Science Trade Book Award)。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馆官方指南,国家地理荣誉出品,它采用现场考察、实证研究的科学方式,综合运用了考古学、古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来自世界各地考古遗址的化石、工具和其他人造制品,以及DNA检测等,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演化的奇妙旅程。

书中包含众多精美插图和图表,从化石、石器照片,到原始人类复原像、史前人类生活场景复原图等,溯源人类演化的历史,探寻人类祖先为适应多变环境而演化形成的身体特质和行为方式,系统解读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灵长类动物的遗产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在其著作《黑猩猩在召唤》(In the Shadow of Man)一书中这样写道:“虽然不敢相信是真的,但这是我亲眼所见,我看见两只黑猩猩从一小片林中旷地一侧的草丛中露出头窥视着我,那是一只雌性黑猩猩和一只幼崽。当我把头朝向它们时,它们低下了身子,但很快又相继出现在30 多米外一棵大树的低矮枝条下。它们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瞧着我。”】

你能拿起这本书,能读懂它并从中获得知识,看完后把它扔到沙发上,以及在社交网络上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朋友——以上行为都证明你是灵长类动物的一员。能抓握的双手、准确的三维立体视野、灵活的上肢以及学习行为、社交欲望,是人类与狐猴、眼镜猴、猕猴以及猿类共有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把灵长类动物和非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毋庸置疑,人类应被归为灵长类动物。

著名的生物分类学家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在1758 年命名了生物学中的灵长目,并将人类(他称之为智人)、黑猩猩、红毛猩猩、眼镜猴、环尾狐猴以及其他37种生物归入其中。早在《物种起源》问世前的一个世纪,人类应被归为灵长类动物就已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通过研究灵长类动物,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这些最接近人类的近亲的行为,还能借此重建人类祖先的演化历史。

人类和地球上现存的大约250 种灵长类动物共享着大量身体特征。因为有着能对握的大拇指,我们才能用手抓取东西。所有灵长类都没有爪而有指甲,这一点使我们的手更加灵活,因此,我们才可以抓握枝条或者单杠以及进行各种精细的操作,例如,梳洗打扮或给自己系鞋带。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学习和进行社交活动。灵长类的行为相对复杂,卷尾猴可以向它的同伴展示如何用石块敲开营养又美味的坚果,而雌性黑猩猩懂得如何教它的子女用树枝钩取藏在地下的蚂蚁。人类的大脑能记住成千上万类似的行为。这种对信息的积累才使文明得以发展。

灵长类动物可以将视觉信号与相当丰富的声带发声组合起来,从而成为最善于交流的动物之一。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长在头的前部,因此可以做出丰富的面部表情,例如,做鬼脸、传达情感信息以及做出抚慰或威胁的表情。朝向前方的双眼还带来了敏锐的立体视野和完美的手眼配合,而这对于抓捕猎物、判断距离、操纵物体以及在树枝间跳跃来说是十分有利的。然而,我们在视觉中获得的优势,却被嗅觉的退化所抵消。近期一项基因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辨别色彩的视觉基因的进化导致了其对嗅觉有影响的嗅觉接收基因的退化。将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大脑的增长,灵长类动物的口鼻部是有所退化的。

灵长类动物展示出许多惊人的移动方式,例如,攀爬、跳跃、奔跑、摇摆、行走、弹跳,它们的移动可以通过四肢来完成,也可通过双臂,甚至只用身体就能进行移动。人类学会了游泳并且可以借助技术掌握灵长类动物的各种动作。灵长类动物最初在热带的栖息地中进化并继续居住在那里,然而凭借其灵活的移动方式、对头脑的使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它们可以进入并适应从湿热到寒冷的各类环境。

想一想我们人类是多么灵活多变,我们的食物和居住环境是那样丰富,我们在行走、攀爬、奔跑、跳跃之间是如此自如地转换;想一想人类那张嵌在一个充实大脑之上的小脸,富于表情的眼睛和面容,对声音交流的依赖性,以及生存过程中依靠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学习能力、掌握的技术和对周边环境的操控。人类尽管有着如此种种非凡的特质,但也都是从灵长类动物那里继承的遗产。它们定义了人类在自然界所应处的位置。

……………………

展开
目录

前言 人类特性从何而来?

导言 生命起源的意义

第一部分 从古猿到智人
/
第1章 灵长类动物的遗产
第2章 人类谱系树
第3章 适者生存

第二部分 人类独特性的开端
/
第4章 迈出第一步
第5章 家庭和成长
第6章 工具和食物
第7章 人体的比例
第8章 大脑的进化

第三部分 现代人类行为的源头
/
第9章 人类的创新
第10章 想象力的源头
第11章 一个遍布全球的物种
第12章 历史的转折点

尾声 未来还属于我们吗?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