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广播电视学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920167
  • 作      者:
    孙宜君,阎安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新闻传播学新视野丛书:广播电视学引论》是一本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论述严谨、理论结合实践的著作。全书包括绪论13章,以新的时代理念和中外参照的视野来诠释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功能的新拓展,梳理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历程,论述广播电视的特性与作用、传播符号系统、传播主体(传媒人物),研究受众构成与受众心理,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节目的传播方式、节目制作与编排,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和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等内容。全书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架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学生较好的学习蓝本,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知道广播电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承继了新闻学、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也与产业经营管理、信息工程技术等学科密切相关。各学科的研究特点和方法都在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实践中得以体现。因此,在具体的广播电视研究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1.社会性原则
  毋庸置疑,广播电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同样也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努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本质属性看,广播电视学的社会性与生俱来。一方面,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科学技术进步水平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体制和文化方针等,决定了广播电视传播的目标、规制、观念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并反过来对社会产生或此或彼的影响与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广播电视与我们当代人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广播电视研究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社会性原则。
  2.融合性原则
  从学科构成看,融合性是广播电视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广播电视学融合了传播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又吸收了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营养。众多学科融合、渗透使广播电视学表现出一种立体交叉的视野和运作方式。从传播符号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特别是电视的视听构成使其能够承载更加多元的信息,能够融合更多的艺术形式。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新技术出现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包括技术融合、运作方式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组织机制融合等方面。具体来说,在媒介技术上,数字化、网络化使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态的媒介内容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来传输和存储,并依托互联网在同一平台上呈现,从而模糊了不同介质之间的物理界限,统一为某个数字终端的“融合媒介”;在产品形态上,多媒体产品成为主流;在媒体业务上,产生了“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在市场上,媒介融合使原来分立的媒体之间、广播电视与电信业之间呈现市场边界消融、媒介一体化集中化趋势加剧;在组织上,媒介融合导致媒介内部组织的重构。总之,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实环境中,广播电视的传输手段、接收途径、互动方式、节目形态等都体现出比以往更加复杂变化的状态。所以,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坚持广播电视学研究的融合性,顺应了技术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增强学术研究生命力,拓展研究成果适用性的必然要求。
  3.开放性原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理论边界的适度开放性对于一个学科建构与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学术研究永远是开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式思维方式是广播电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必要的争鸣与探讨也是活跃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首先,我们研究者思维模式由单一转向立体,思维方法由单纯转向复杂多样,思维客体囊括微观与宏观。要具有开放式研究的胸怀,摈弃因循守旧的观念与方法、手段。其次,广播电视学研究要积极向国外广播电视理论开放。应该承认,西方广播电视实践与理论研究起步更早,也更趋向于成熟。如美国纽约学派的电视理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电视理论、西欧的布尔迪厄与丹尼斯·麦奎尔的电视理论,还有西方广播电视理论中的电视叙事学分析理论、电视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等,都是广播电视理论建构有着重要贡献的成果。了解、借鉴和吸收国外广播电视学理论成果,也是我国广播电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
  4.实践性原则
  从本质意义上讲,任何真正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话语都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广播电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实践是广播电视学研究的源头活水。近30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坚持“自己走路”的实践原则,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机制创新;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节目形态研发,在实践层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遭遇瓶颈,业界又亟需先进的理论予以指导。在传播方针制定、传播对象确立、传播效果测评等方面,广播电视研究都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艺术结合。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上,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应该向蓬勃发展着的鲜活实践聚焦,在实践中升华,在实践中检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
第一节 广播电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对象
第二节 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描述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架构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概念、属性与数字化变革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概念与定义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变革

第三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概述
第三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统技术与新技术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技术原理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技术系统
第三节 新传媒技术与广播电视新形态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与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正能量
第三节 电视传播的负能量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广播传播的听觉符号系统
第二节 电视传播的视听符号系统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非言语符号

第七章 广播电视传播主体——机构与人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机构
第二节 广播电视记者
第三节 广播电视播音员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主持人
第五节 广播电视编导

第八章 广播电视接受主体——受众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角色和构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接受特点与基本权利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受众接受的心理过程与选择机制
第四节 广播电视受众及收视率调查

第九章 广播电视节日类型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的构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类节目
第四节 广播电视社会教育类节目
第五节 广播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
第六节 电视节目形态的推优与创新

第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方式
第一节 广播电视记录式报道传播方式
第二节 现场直播与现场报道传播方式
第三节 主持人节目传播方式
第四节 受众参与式节目传播方式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与编排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与方式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第三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第四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产业的构成与特点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内容与方式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事业管理
第一节 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变革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人才建设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