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在熹微的霞光中渐渐露出了金黄色的顶盖,城楼内檐的巨幅标语也显现在人们眼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券门的上方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侧红墙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两条横幅标语。肩负着传递电波任务的话筒竖立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
当时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转播设备只能把天安门广场场内的音响传播出去,一旦出了天安门广场,音响就无法传回设在天安门城楼下面的机房了。可是,总司令朱德检阅部队的时候,要乘车从天安门广场中央驶向东长安街,到了街的尽头再返回广场正中。这样一来,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朱德乘车开出天安门广场以后,怎么进行转播呢?
另一位负责人、工程师黄云想了一个办法,先前在西郊机场演习的时候,在朱德总司令乘坐的阅兵车上安装了录音设备,将检阅过程中的音响全部录下来。由于车速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车距行程也和开国大典的现场路线完全相等,所以,这份录音完全可以在10月1日当天播放使用,能代替现场直播。这样,两个实况广播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就解决了。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由于天安门城楼上参加观礼的人数众多,嘈杂的人声很可能影响实况广播的质量,于是,临时决定将安放在天安门城楼走廊最西端的播音话筒,挪到城楼的正中央。
10月1日下午2点55分,齐越和丁一岚开始播音。他们很有感情地交替朗诵实况广播稿,全神贯注地把开国大典的盛况,把正在进行着的动人情景恰如其时地、一幕一幕地告知海内外的亿万听众……
据杨兆麟回忆说:10月1日下午2点多,播音员丁一岚和齐越同志,编辑记者胡若木和我,提前到达天安门城楼上,各就各位,认真做好准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