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与范式: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考察:(1909-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5230
  • 作      者:
    李刚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创新丛书·制度与范式: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考察(1909-2009)》运用科学社会学理论,利用历史学和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制度及研究范式的转型进行了系统的历史计量学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创新丛书·制度与范式: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考察(1909-2009)》分上下两篇:上篇讨论学科制度的演变,分别对百年来图书馆学的教育教学、期刊、学会、学术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下篇讨论研究范式的转型,分别对不同范式的形成、类型、影响、代表人物、变迁、动因等进行系统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2.图书馆教育兴起的原因(1920-1949)
  图书馆学正规教育是以1920年韦棣华女士在武昌创办的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为标志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图书馆学教育飞速发展,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图书馆事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图书馆学教育也形成了大学、中学、函授、短期培训班等多种类型、多层次的教育,但主要以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要形式。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民国时期政府较清政府更注重民众教育事业。这给图书馆事业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支持。1927年,民国政府成立负责全国教育行政及学术研究的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当时教育及学术的最高行政机关,院下设有教育行政处,包括六个部门,其中有图书馆组,负责有关图书馆的工作;同年,大学院还颁布了《图书馆条例》十五条,《新出图书呈缴条例》四条;在192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大学院讨论了有关图书馆事业及教育的议案八条.并附各个议案的实施办法,有关图书馆专科的设置及购书经费等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范并思等,2004)。
  其次,1919-1927年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再次.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和图书馆协会在多数城市的建立,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华图书馆协会,1920年10月全国教育界成立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其宗旨是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教育界人士认为图书馆对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特设“图书馆教育组”,以便图书馆界人士的交流.中华教育改进社每年举行一次年会,1920-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共召开四次年会,在每次年会上,“图书馆教育组”都会提出有关图书馆事业和教育的议案。有学者调查统计,1922年7月的第一次年会上“图书馆学教育组”共提出13项议案,只有少数未通过大会讨论;1923年8月提议案共有14件,通过5案,保留7案,移交l案;1924年的第三届年会上,“图书馆教育组”提出9项议案,通过5案,保留1案;1925年的第四届年会上提出4项议案,通过两项。从这四年“图书馆学教育组”提出的议案上来看,主要包括筹划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举办图书馆教育、推广现代图书馆的理论和方法、谋求图书馆经费的独立等问题(李刚和叶继元,2011)。特别是在1922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召开的第一届年会上。决定成立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其宗旨是研究图书馆教育问题,全国图书馆从此有了一个联络组织与最初的图书馆学研究组织,其下设四个组:图书馆行政与管理、征集中国图书、分类编目研究、图书审查:〕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年会中通过“组织各地图书馆协会”案,1925年4月25日在上海召开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6月2日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是“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谢灼华等,1987)。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使图书馆事业有了明确的目标与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方图书馆协会也相继成立。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 学科制度之发育与成长
第1章 现代图书馆学教育体系之变迁
1.1 图书馆学教育体系是图书馆专业化之标志
1.2 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程
1.3 结语
第2章 图书馆学期刊的计量史学扫描
2.1 关于图书馆学期刊范围界定及其历史分期
2.2 图书馆学期刊百年发展解析
2.3 影响图书馆学期刊发展的部分因素
2.4 结语
第3章 中国图书馆组织的历史考察
3.1 引言
3.2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组织
3.3 中国图书馆学会
3.4 结语
第4章 中外图书馆学之交流(1911~2010)
4.1 引言
4.2 交流研究之一——留学生
4.3 交流研究之二——翻译著作
4.4 交流之三——国际及境内外学术交流
4.5 结语

下篇 学科范式之萌芽与嬗变
第5章 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5.1 作为“辅助”与职业训练科目的图书档案情报学科
5.2 “内在理路”——提升学术地位的学科范型嬗变
5.3 “外在理路”——社会信息化与技术推动的学科范型嬗变
5.4 结语:音调未定的转型之路
第6章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文献学范式
6.1 引言
6.2 中国图书馆学视野中的文献目录学
6.3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图书史研究
6.4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藏书史研究
6.5 图书馆学中从古典文献学到现代文献学的转型
6.6 从民国三所高等学校图书馆学课程设置看文献学范式
6.7 结语
第7章 早期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教育范式研究
7.1 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形成
7.2 图书馆学教育范式形成的历史考察
7.3 教育范式影响下的图书馆学研究
7.4 结语
第8章 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科范式(1920~1995)
8.1 从专业视角看图书馆学的学科范式
8.2 Library-center范式在中国的兴起与调适(1920-1949)
8.3 “学习苏联”与library-center学科范式的再调适(1949~1976)
8.4 library-center学科范式的复兴与解构(1978~1995)
第9章 LIS学科范式的“信息学转向”(1995年以来)
9.1 信息学转向(Information Turns)之界定
9-2“信息学转向”:从“以备万一”馆藏为中心到以“即时生产”服务为核心
9.3 学科范式之转型:一个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