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我回到农村做了五年语文老师,那是在曾经的乱坟地上建成的一所学校——新毛中学。前面、左右都是农田,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边上有几间茅屋,就是我们异乡教师的住所,河对面是公社的卫生院,太平间就在我们望得见的不远处。那段经历,让我理解了什么是最朴实的教育。
什么是有“诗性”的人?是纯朴、诚实、率真、本分又本色,不做作、不刻意雕琢,一生有梦的人。我引为自豪的是,这不仅是校长一个人的理念,更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如今我们就是在学校的每一天、在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如此地推进与深化素质教育。
今天的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呈现了一种什么状态?这种状态是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社会所需要的吗?这种状态是我们的孩子健康、健全发展与成长所需要的吗?唯知识为重,唯考试为重,唯名利为重,让学校变得冷漠、虚假、苍白。一个没有高尚的灵魂与充满爱的、真诚的、善良的、美的、道德的日常生活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而没有这一切的学校,难道没有我们校长的责任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