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身边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2816
  • 作      者:
    龙文祥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做身边的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从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角度,对中小学教师针对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如何选择恰当的视角、运用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科学结论,并发现教育教学规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做身边的研究》可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可为有志于从事教育研究的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研究活动具有较长的周期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的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具有滞后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对人的研究需要从外在的表现去认识和分析其内心的活动,从学生行为的变化来认识其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有周密的设汁、认真的观察与分析,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研究历史j二,研究周期最长的研究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人所进行的一项对超常智力儿童发展状况的研究。从1921年开始,推孟等人运用系统的追踪观察方法,研究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情况,1921-1923年,选择了1528名智商超过130的中小学生,其中男生857人,女生671人。对这些人都作了学校调查和家庭访问,详细询问和了解教师、家长对他们智力的评价,还对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了体格检查。1928年,他又重访这些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家庭,了解他们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变化情况。1936年,这些研究对象都已长大成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丁作岗位。推孟继续采用通信随访的方式,掌握他们的情况。1940年,他邀请部分研究对象到斯坦福大学座谈,并且作了一次心理测验。此后直到1959年去世,他每隔5年坚持作一次通信调查。推孟去世后,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等人继续进行这项研究。1960年,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已经达49岁,西尔斯作了一次通信调查,人数是原先的80%。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一、科学研究的特征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一、对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
二、教育问题及其性质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效度
一、效度的概念
二、影响效度的因素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课题的选择
二、问题的分析
三、进行研究设计
四、实际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五、研究结论的提出、讨论与成果的表述
第五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根据研究目的划分
二、根据一般方法论划分
三、根据具体研究方法划分

第二章 教育研究由何开始——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是引发研究活动的根本动因
二、选题是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素质的个尺度
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二、明确具体性原则
三、创新性原则
四、可行性原则
第三节 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一、课题来源于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二、课题来源于对学术热点与学术动态信息的分析
三、课题来源于对已有的教育理论、观点的怀疑
四、在文献查阅中进行问题分析
五、从国内外教育的比较分析中提炼问题
第四节 选择课题的一般程序
一、确认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提出初选研究课题
二、对初选的课题作准确的表述
三、对研究课题进行初步探索
四、将研究课题具体化
五、课题论证及撰写论证报告

第三章 如何制定研究方案——教育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目的
二、教育科学文献的种类
三、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须遵循的原则
……
第四章 如何审视教育现象(上)——教育调查研究
第五章 如何审视教育现象(下)——教育观察研究
第六章 如何验证科学理论——教育实验研究
第七章 如何开展教育行动——教育行动研究
第八章 如何使行为理性化——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