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个疑问,我重新进行图画书的解读,原来绘本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它还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甚至还有艺术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促进,这样才能使绘本的价值得以大大提升。我重新调整了教学目标,重新做了教学设计,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课堂实录(这是根据我5月27日在城东小学执教省儿童阅读推广研究中心送教暨“读写之间”专题研讨活动的情况整理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享受阅读乐趣。我把阅读课“享受阅读乐趣”作为最高目标,希望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爱上阅读,在课外也会用尽量多的时间通过模仿老师或其他同学的阅读方法来练习阅读,在不断的坚持和反复中养成习惯。可以说,阅读课是邀请孩子们加入“读书俱乐部”的一种仪式,而阅读课上的活动就是为阅读做广告。所以,就和孩子们一同享受阅读活动的乐趣吧!放下包袱,教学环节就可以设计得简单些。我就安排了“多种方法,变化读图;分工合作,编写故事图;赞颂蓝料,感受爱心”三个环节。课容易上了,实际上孩子也可以学到更多。所以,从课堂表现看,孩子从羞答答到跃跃欲试,继而争先恐后、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
2.学会阅读方法。很多人认为图画书内容简单,浅显易懂,想当然地认为无须教师的帮助.只要让孩子去阅读就自然而然能理解,能达到我们期望他们达到的水平。梅尔策、史密斯和克拉克认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必须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如何运用思维策略和阅读策略的。”所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运用遮读、隔页读、前后比较读、边看边想象读、上下对比读、联系实际读、图文结合读等方法阅读绘本。
……
展开
——方展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读童书,学写作,开创了语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带领孩子们走上这条大道,愉悦地欣赏人生美好的风景,轻松地享受学习写作的乐趣。
——沈大安(浙江省小语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
该书独辟蹊径,在如何把童书阅读和挖掘写作训练点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把脱节的“两张皮”合成了“一张皮”。读写联结,相得益彰;读写脱离,两败俱伤。这就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教授、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教授)
这是一本“鸳鸯绣了从教看”的理念之书,也是一本“且把金针度与人”的方法之书。
——王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语文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