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0136
  • 作      者:
    (法)弗朗索瓦·芭布-高尔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也许你期待孩子对诸如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弗里达、德加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艺术眼”系列书将带你和孩子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
  “艺术眼”系列书的观点是:进入艺术世界的起点就是作品。放下对艺术的恐惧!只有经常直接与艺术品接触,才能慢慢培养艺术的感性认识!
  5-13岁孩子实用的亲子艺术书
  ◇用10件艺术作品,分3个年龄段解读孩子看艺术作品的特点!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引导孩子进入艺术世界,打开孩子的艺术之眼!
  ◇长期在卢浮宫为孩子讲解艺术的法国艺术史家亲自为你和孩子导读!
  ◇小兴趣,成就大梦想!培养孩子的创意能力,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具有启发性的解答!

展开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法国艺术史学者,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美术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之后成为艺术史教授。她排斥菁英主义,致力于为大众开启通往绘画艺术之门,为此创立了“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开办无数座谈会,并出版诸多相关著作,包括《跟孩子一起欣赏世界名画》、《看懂绘画中的符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20世纪艺术作品面前,感到一片茫然是正常的事情,而跟孩子讲20世纪艺术一点也不容易!只需把成见放在一边,跟随孩子的眼光,就可以感受到艺术最本原的东西,即艺术对情绪的直接影响。《艺术眼系列第3辑: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有意展现出从一条现代艺术过渡到当代艺术的清晰路线。
  《艺术眼系列第3辑: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第一部分会指出我们欣赏20世纪艺术常见的误区,并引出几条轻松入门的可能途径。第二部分讲解了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20世纪艺术的背景、20世纪艺术的表现手法、20世纪的艺术家、到哪里欣赏20世纪艺术作品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看什么?第三部分以30幅精选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作品发问,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理解艺术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接触经典艺术最大的障碍来自心理的恐惧,似乎那些大师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怎样去感受和对话,“艺术眼”系列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做出了解释,帮助我们揭开经典作品的面纱,走近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到知识的补充、修养的提高和心灵的净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历代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品,我们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测。怎样去有效地观看、饶有兴味地去品尝,听听专家们的指导十分有益。在这方面,“艺术眼”系列丛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读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奚静之

  ★一套绝妙的艺术指南。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一套简单好用的艺术入门书。
  ——NEA today

  ★一套艺术史入门书,为孩子看世界名画提供了最有用的小贴士。
  ——Treasure Valley Family

展开
精彩书摘

  图像与形态的神奇创造者 20世纪的艺术家鲜有人能在作品创作的数量上与毕加索相匹敌。这一点不仅可以通过他几乎活了92岁的长寿得到解释,而且尤其可以在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坚韧不拔与顽强意志中找到原因。对他来说,活着就意味着创作,意味着一笔一画地构思绘画,意味着以强烈色彩带来视觉冲击,意味着把石膏打理成形,意味着切割木料、粘贴纸张、折叠铁皮,意味着焊接、拼装、加工一件件艺术品。毕加索有着惊人的生命力。他是一个顽强的、不知疲倦的工作狂。

  他的好奇心、他的将最多样化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自如的独到品味,使他得以跻身以多才多艺著称的创作者之列。物质世界以及一切可见之物随时激发着他的创作欲。他的眼睛永远在捕捉、分解、剖析、拆卸、重组。他的意识指挥着他的巧手不停地画着、描着、挖着、捡拾着、回收着、揉捏着。精准的动作换来的是精确而独特的形态:他把创作素材融入了内心世界。

  画家的一变再变 不同“阶段”及其构成要素我们已经养成了通过划分不同时期来介绍画家生平的习惯。这种既涉及创作生涯又涉及个人生活(对于毕加索,二者紧密相连,纠结不清)的“阶段”划分,对于帮助我们更容易地在大量事实当中理出头绪不无裨益。但这种划分方法也容易抹杀整体的一致性。毕加索是一位顽固与执着远多于摇摆不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既多种多样又相互协调。要想紧紧把握住在其一变再变之外支撑其创作生涯的艺术统一性,必须时刻牢记这位艺术家对视觉效果的渴望——艺术批评家、他的挚友皮埃尔·戴克斯( Pierre Daix )用了这样一个动听的句式来形容他:“视觉饕餮”。

  毕加索,在其漫漫人生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攫取他所看到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生成的物品还是艺术创作的作品。他唯一的行动指南就是情感、感觉。画画,更宽泛地说是创作,就等同于把握感觉、超越感觉,进而通过为这种感觉赋予某种形态而予以终结。就这一点而言,艺术批评家兼作家克里斯汀·泽尔沃斯( Christian Zervos )在其所办杂志《艺术手册》( Cahiers d'art,1935年版)的某一期中写下了如下发人深省的言论:“这位艺术家就是一座情感的蓄水池,无论这种情感来自何处:天空、大地、一张纸、一个匆匆而过的路人、一张蜘蛛网??这位画家无时不在经受着蓄满与宣泄的状态变化。

  这就是艺术的全部秘密所在。我曾在枫丹白露森林漫步。我在那里感受到的是厚重得无法承受的绿意。我必须把这种感觉宣泄到画作当中。画面充斥着绿意。” 怎样阅读作品赏析? 这些作品是怎么选出来的? 走近毕加索,我们所面对的便是规模庞大、形态各异的原创作品。要想从数万张作品中推选出10幅,我们不得不作出艰难的选择并且详细说明理由!这些作品描绘的是一条入门路径,它们会引领年轻的艺术爱好者进入艺术家的全部作品之中。它们会为年轻人打开一幅全景图,通过了解这幅全景图,可以更加容易地加深对毕加索的了解。这里的选择着重于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

  它们显示的是作者风格变化的连续性(一个时期接一个时期)。它们彰显了毕加索的创作演变过程,他不仅永不满足于已知,而且还是一个始终对自己存有质疑的天才的创作者。这里选出的某些作品十分著名,比如《阿维农少女》和《格尔尼卡》。类似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止于艺术家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在20世纪的艺术发展史上,它们不仅代表着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而且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念不谋而合。 这些作品是否足以代表毕加索创作历程的每一个方面?

  其中,绘画(画布油画)的比例占得最大。当然其他形式的造型尝试,诸如粘贴纸(03号作品)和素描(10号作品)也占有一席之地。《跳绳的小姑娘》(09号作品)则不失时机地强调了作为雕塑家的毕加索为20世纪艺术作出的贡献。这样的选择当然会漏掉毕加索作品的某些方面。比如我们在这里就看不到雕刻作品。但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雕刻作品不仅不容易看懂,而且相比其他艺术作品,也不太具有观赏性,它们只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油画家和素描家的创作演变进程,延续了而不是推翻了这一进程。陶艺作品也没有入选。它们只出现在画家创作生涯的某一个时刻,即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在毕加索留给我们的作品类型中,它们并不像油画和雕塑那样能让我们充分把握毕加索的整体创作轨迹。

  这些作品是如何排序的? 这10幅作品是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呈现的,从1904年直到毕加索去世前一年的1972年。所有作品分为三组,以页角上的颜色加以区分。第一种颜色对应他的青年时代以及从风格形成直到立体主义创作时期(1895~1916)。随之而来的就是渐趋成熟的第二阶段(1917~1945),这是一个他不停提出质疑的时期,这一时期终结于战火不断(西班牙内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0年。

  最后一个时期(1945~1973年)是一个生命活力尽情绽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毕加索在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置身于“他的”风景之中,与以往诸位大师延续着一场令人振奋不已的对话。 作品赏析是如何设计的? 由于艺术作品不会说话,无法回答孩子在看到它们时所提出的问题,所以,大人就有责任代替这些作品进行宣讲。这些作品赏析就是针对绘画、雕塑或素描在孩子心中引发的一些最常见的问题而进行构思的。另外,它们的设计还考虑到了诸如兴奋、欢笑、恐惧、不安、不解等第一印象和情绪反应。 孩子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反应是按照三个年龄段来预计的。

  首先从视觉印象以及作品所引发的感受、想象开始。回答问题是大人的事,以精确解读作品为目的。

  答案会使用孩子能够接受的字眼,并且直指作品的引申含义。

  这些答案会引导孩子的视线,并力争为他们的观赏提供某种与毕加索的创作追求相同的自由度。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相关作品将逐渐在毕加索的创作历程以及更大范围的艺术历史背景下被还原回应有的地位。因为他本人就是通过与前人杰作的对话从历史遗产中得到滋养并且予以吸收、扬弃、重建的。 作品赏析说出的和没有说出的内容 毕加索的油画经常以令人惊愕的情景和形象出现,所涉及的都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性、色情、肉体、死亡。

  《塞莱斯蒂娜》表现的就是妓院老鸨的形象。《阿维农少女》则在令人联想到巴塞罗那妓院的场景中描绘了一群妓女??无论作为我们讲解对象的孩子年龄多大,我们都可以知无不言,前提是要选用正确的字眼,并且对作品及观赏作品的年轻观众的感受予以同等关注。作品赏析力图在你完成这项既棘手又很有意思的任务时对你有所帮助。

  ……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放下疑虑开始吧
放下疑虑开始吧

第二部分 我们有权有所不知
我们有权有所不知

第三部分 作品赏析
01.《吻》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
02.《钢琴》弗兰蒂谢克· 库普卡
03.《谈话》亨利· 马蒂斯
04.《沉睡的缪斯》康斯坦丁· 布朗库西
05.《下楼的裸体》马塞尔· 杜尚
06.《耶稣受难》巴勃罗· 毕加索
07.《人类的命运》雷尼· 马格利特
08.《在醒来前一秒钟由一只围绕着红石榴飞舞的蜜蜂引发的梦》萨尔瓦多· 达利
09.《王子公园体育场( 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尼古拉· 德· 斯塔埃尔
10.《女人1号》威廉· 德· 库宁
11 .《画》安东尼奥· 塔皮埃斯
12 .《白鲸的白》山姆· 弗朗西斯
13.《朝圣者》罗伯特· 劳森伯格
14.《大衣》艾蒂安-马丁
15.《巴士乘客》乔治· 西格尔
16.《一个更大的水花》大卫· 霍克尼
1 7 .《锡拉岛》布莱斯· 马尔顿
18.《篇章》罗伯特· 瑞曼
19.《宽敞的室内W.11( 在华托之后)》卢西安· 弗洛伊德
20.《5座不能翻越的山》沃尔夫冈· 莱普
21 .《迷彩博伊斯》安迪· 沃霍尔
22.《兔子》杰夫· 昆斯
23.《虚浮: 给厌食症白化病人的肉裙》亚娜· 斯捷尔巴克
24.《人面塔》让· 杜布菲
25.《敖德萨纪念碑》克里斯蒂安· 波坦斯基
26.《包裹柏林国会大厦》克里斯托· 克劳德与珍妮· 克劳德
27.《727 》村上隆
28.《妈妈》路易丝· 布尔乔亚
29.《他》莫瑞吉奥· 卡特兰
30. 《英国野生动物》蒂姆· 诺布尔与苏· 韦伯斯特

第四部分 附录
延伸阅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