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主要教育思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80341
  • 作      者:
    吴民祥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民祥,1982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曾长期在中小学校任教。200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等教研工作;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多项,出版专著三部,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当代主要教育思潮》在撰写过程中选录原著中的一些精彩论段,并简要介绍著作者的生平,以引发阅读者对原著的兴致,加深对教育思潮的理解。理论解析与实践价值相并重《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当代主要教育思潮》阅读对象主要为中小学教师,作者在阐释各种教育思潮时,力图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进入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宗教的绝对权威,人本主义思想一度没落。教会设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教会的管制下,文学、艺术和科学都成为神的奴仆。在黑暗中压抑久了的先驱们渴望人文曙光的出现,一场浩荡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高举“扬人抑神”的大旗,带来了思想文化改造运动,唤起了人们心中对自由的追求,人本主义开始复苏。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精神的特点主要有:①反对神主宰一切的观念,宣扬人是万物之本的思想,主张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人的研究,反对以人的出身、门第来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个人奋斗,认为个人的社会地位应主要根据他的品德和才能来决定。②反对禁欲主义和隐逸生活,颂扬尘世欢乐和幸福,认为人有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③重视研究历史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重视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伯克哈特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发现世界和发现人”——前者探索外部世界,是客观的;后者探索人的个性,是主观的。
  (阿伦·布洛克,1997:50)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征,在教育中的表现为:造就完整的人,实现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教育是这一时期教育追求的目标。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神职人员和神的仆从,而是培养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献身的人。教育内容以古典人文课程为主。
  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自然科学成果的积累,数学、自然科学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学科。教育内容中将自然科学知识放在主要地位,“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最有价值”逐渐成为一种信念。在此背景下,科学主义日渐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工具理性张扬,人本主义受到挤压。
  历史走进20世纪,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众多教育思潮此起彼伏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美国开始将教育重点放到“人”身上,由此展开了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在人本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它又展现了其新的生命力。经过20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达到了其繁盛时期。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得以形成的哲学基础,而它的心理学基础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哲学,是一种捍卫人或人类的主体地位与尊严的哲学。
  (王铁军,2000:89)
  不管任何时候,人本主义哲学都以人为出发点。它所关心的是力求以人的心灵的手段来把握人的经验世界的人。人本主义者认为:
  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这种抽象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不值得赞扬——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
  (F.S.希勒,1986:12-13)
  人本主义坚持对人的哲学都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漂浮于人的存在之上,以脱离实际生活的方式进行探索。因此,人本主义坚持要包括个人心灵的全部丰富多彩的东西,而不是把它们全部压缩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心灵”,假设它是一体并且是不可变动的。
  在人本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使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将世界割裂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现实的世界,另一方面是超越的本体或真理世界。理论的理性只对永恒不变的真理世界感兴趣,对哲学家而言,现实世界是不值得注意的。现实世界尽管千变万化,哲学家所追求的不过是现象后面亘古不变的原则而已。而人本主义哲学反对对“人”的整体的割裂,强调人的完整性,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与主体地位。
  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渊源便是人本主义哲学。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与传统哲学有着极大的区别。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生活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存在主义揭示了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重物质而忽略人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关注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主观性,提倡人的个性自由。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另一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标榜以人的价值及人性之探索为使命的重要心理学派。
  (吴式颖,任钟印,2002:134)
  它与行为主义流派和精神分析学派一起共同构成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足鼎立”之势,因此被称为“第三股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为主旨,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都对人的本性、潜能、自由价值和自我实现作了尽管不同但主旨相同的论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旨是要挖掘人的内在潜力,追求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这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要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追求效率
第一章 经济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经济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经济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与启示
第二章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
第二节 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第三节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第四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时代价值

第二编 抗拒异化
第一章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存在主义哲学
第三节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旨
第四节 简评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源流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第三编 平等诉求
第一章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章 全民教育思潮
第一节 全民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全民教育思潮的价值与影响
第三章 全纳教育思潮
第一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产生
第二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全纳教育思潮的时代意义
第四节 教师学习全纳教育的要点

第四编 批判重构
第一章 分析教育哲学
第一节 分析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分析教育哲学的影响与评价
第二章 批判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批判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批判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特点
第三节 批判主义教育思潮的几种教育观
第四节 简评批判主义教育思潮
第三章 建构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
第五编 人性赞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