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汉水上游教育发展与区域文化生态的依存性和矛盾性
1.汉水上游教育发展与区域文化的依存性
英国教育人类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①长期以来,汉水上游特有的文化传统制约和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由于小农经济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安逸稳定的生活,社会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对教育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只要满足这种经济要求就行。这样,当地经济文化很落后,教育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要求相对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只是在几个短暂时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比如说,北宋初期,范仲淹进行改革时,兴建了汉中府学、褒城县学、略阳县学等。在明初,方孝孺作了汉中府学教授,为诸生讲解文义,鼓励民众向学,积极提倡和发展汉中的教育事业。汉水上游地区的书院出现也较晚,在清代才开始出现,除汉南书院以外,其他书院规模较小,存在时间较短。这样,在这种区域文化的影响下,汉水上游地区的学校和书院发展很缓慢,且时断时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办学热潮,而且教育的目的多用于教化当地百姓。
区域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能有力地作用于当地教育,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深刻渗透到当地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中,进而影响当地教育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式。由于汉水上游特有区域文化的影响,教育发展水平很低,区域文化氛围无法给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发展动力,教育的传统习俗影响越来越重,教育系统的保守性也不断增强。一种轻视教育、科技的倾向在当地就变得越来越突出。轻视教育、科技的落后文化心态,严重地阻碍了这一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堵塞了贫困地区依靠教育、科技致富的大门。根据调查表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科技意识和受教育程度越低,其思想开化程度就越差,其进取精神、科技意识和受教育程度与他们的收入呈现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汉水上游地区教育发展缓慢,民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也不强烈,学校少,规模小,职业教育不受重视,人们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高技术人才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这样,文化、教育落后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
2.汉水上游教育发展与区域文化的矛盾性
教育传承着文化,在这种特有的文化背景中教育被染上了相应的文化色彩。但是,同具有相当惰性的文化传统相比较,教育毕竟有着较高的弹性和灵活性。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面对社会和人的不断发展,教育是依靠理想去塑造人、培养人的长期性、长效性事业,它在本质上就包含了对现实、功利和本位的文化和思想的超越,创新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区域文化在新的社会需求面前的不再适应便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强大的诱发因素和持续的驱动力量,教育的发展使与原有的区域文化不协调,形成矛盾和冲突。在社会整体文化的要求下,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一定区域中发挥效用,应通过教育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拒斥区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培养新人创造新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