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研究与运用》: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沟通,能让听话人明白话语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话人共知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还有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这种背景信息更主要地体现在说者和听者所处的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这里很热”,实则是提出要求,旨在使某人(往往是听者)去实施一种“请求”或是一种“建议”。这种“说者通过一定的言语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而期待听者做出一定的生理或心理的反应”,即“以言成事”。
言语行为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也就是说,在某种条件下,说了一句话,就等于做了一件事。这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奥斯汀和塞尔(J.R.Searle)都特别强调的。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所强调的也是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维特根斯坦以建筑工地上,建筑工A和他的助手B之间的对话,来加以具体地说明。他认为,在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对话,同时也存在着言语行为。当A对B说“石板”这个词时,他要表达的不是说了一个名词,而是下达了一个指令。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给我拿一块石板来。也就是说在A说了。石板”这个词之后,B必须做出行动,B应该把石板递给A。维特根斯坦非常看重这个例子。他认为在A和B之间,不仅存在着A和B的对话,而且还存在着行为。“在使用语言的实践中,一方喊出这些词,另一方则根据这些词而行动。”维特根斯坦认为这就是言语行为具体应用的例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