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师道嶙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195205
  • 作      者:
    李兆端著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师道嶙峋》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随笔杂文集。作者李兆端说他就是那只被热情激励的青蛙,把“别跳了”当成“加油啊”的呐喊,在众多青蛙的喊声中越跳越欢。文字问以恬淡甚或天真的心态与读者倾心交流,在娓娓而谈中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悟。在路上,永远在教育的路上,有梦不觉夜长长。作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为师经历,踯躅于三尺讲台,漫步于菁菁校园,极目于世间万象,低眉苦吟里,见思索印痕,留心灵足迹。笔触之处,言道且又言事,与世浮沉;言事而更言道,与化游息。嶙峋师道在于心存“崛”字,焚油继晷、兀兀穷年,挺住就是一切。
  触摸经典,行为世范,自强不息馨于礼,福亏自盈惠于智,品尝杏坛百味……读此书.窥道而开塞;存此书,任行而避邪。
展开
精彩书摘
  神圣是一种敬畏。神圣不仅仅是属于圣徒的,神圣也可以是平民化的一种存在,存在于各行业。教师这一行,最应该是具神圣性的。古代将先生称为圣人,前苏联时代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讲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均是一理。在中国,从孔子、孟子、二程、朱熹、武训、鲁迅到陶行知,在西方,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到苏霍林斯基,我们均可以看到人类神圣的教育之光。
  只有神圣,方可为师。不神圣,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只有神圣,才有境界;有境界,即使你在传授着最简单的东西,也可能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使他们受到感染。
  神圣是一种呼唤。教师应是神,指的是神圣感;教师也是人,指的是人间烟火也属于教师。我们讲神圣,在今日之时代,是对伟大精神操守的一种民间平和心态的呼唤;神圣也不难,神圣绝不意味着要背上十字架,神圣是内心深处圣洁本性良知的幸福追求。
  神圣是首先使自己幸福,同时也把幸福传给他人。教师职业又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职业。
  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人——青少年学生。因为有着直接对新一代的人、对未来、对明天的社会负责的使命,教师职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在传统小农经济的村子里,教师职业的高贵是靠放大、扩展其外延来获得的,在今天,应是靠职业的专门化、专业化来获得,也就是说,要深化教师的职业内涵。
  神圣是一种榜样。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同一职业的称谓虽沿袭下来,但其内涵却有了很大的变迁。譬如教师,现在是一种职业,过去则是一切社会道德纲常、圣贤文化的体现。“天地君亲师”之说,也可以从这方面理解。且不说在“庙堂之高”里王子王孙们的“太傅”,就是居“江湖之远”的乡村教师,也是如此。在庄稼人眼里,识文断字的先生不仅仅是孔夫子的“派使”,还是伦理常纲的榜样和代理,有时还是“律师事务所”的协调员,邻里乡亲若有了纠纷什么的,往往会说:去找先生评评理……。现在呢,还有谁打官司去找老师的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功能在愈来愈趋向单一化和职业化:教书育人。
  它也是人格尊严的宁静显现。古典教师由功能所体现的尊严、高贵消失了,现代教师是成千上万种社会分工中的一员,所谓“教师的地位下降”的今不如昔之叹是与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若是在这个层面上看待教师的地位下降,可视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神圣是一种解放。“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这是对《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的理解与发挥。
  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尊重多元化的社会.在教育中必然是拒斥灌输的,因为灌输试图封闭人们的思想,将一元化的东西定于一尊。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否则,教育就不称其为神圣。
  神圣是一种力量。神圣不单单是一种心理学的事实,而是有着文化价值指向的、持续不断的、对个体生命构成意义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以受控的累加的方式逐步实现的,而是由个体自主构建的内部的质的变化,它永远改变着人与环境、自然、自我、生活、学习的关系,改变着人的生活和生活世界;神圣意味着新质因素渗入精神结构内部并引起结构性的变化,意味着由于新质因素的增加而导致的生命境界的提升,意味着能切实地感受到自我心灵力量的增长。
  教师工作的最神圣尊严之处,表现在对下一代的人格精神发展上,使学生能在启发下焕发出人格的光辉,使他们发现自我、创造自我、升华自我、完善自我。
  神圣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或“悠然心会”、“怦然心动”或“妙不可言”、“百感交集”;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此文发表于《房山教育》2007年第4期)幸福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从整个中国现行教育来看,我们做教师的还是“缺少了一点诗人的气质,缺少了一点理想的追求,缺少了一点青春的活力,缺少了一点创造的冲动”(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随之也就缺少幸福的感悟。而这一切都是与教育理想有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很好。一所没有理想的学校,不可能走得有前途。同理,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向光明。
  同样是大学毕业生,选择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和教育事业,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作为一名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追求。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和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他们生活的方式相差是非常大的,没有理想的教师,是把教师作为职业,有理想的教师,会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把教师作为职业。是有标准的、有规范的,按规范做事,可以拿着教育的旧船票,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他却走不到教育成功的彼岸,不能创造奇迹;把教育当作事业的教师,认认真真教几年书,对教育有了真正的理解,他的教育成就很可观。这就是理想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谦恭亲师友,缜密在练琢——品味神圣篇
神圣之源头
品读神圣
教师的幸福与荣辱
减少“成长”的烦恼
风雅者为师
名师当初的雏态
得福于自禁
也说“折腾”
给世界一个潇洒的笑容

第二篇 博学见闻广,明通内心乐——触摸经典篇
从读书看境界
读书是一种心灵按摩
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校长成长的足印
成就为师的幸福
触摸经典,俯身聆听
教育激情创造美
“气节”的悲壮
诸事在根本
参古定法,镜己防过
心灵教育的天空
师道嶙峋
凸凹不平的文字
结缘《班主任》,解悟“班主任”

第三篇 铁肩担道义,风骨显衣宽——教育温情篇
救救咱们自己
有理由与没理由
两条腿的板凳
求求你,给我面镜子
六十七年间的同声波
撒钱照样丑陋
幸福城市幸福人
九月十日,庆祝还是预防
职业倦怠源于“打工心态”
校长的六“相”发展
副职发展五题
专业职业事业
论“咬牙”
从容

第四篇 质朴恕吾愚,宽吾因俭约——行为世范篇
行为世范
拳拳教子情
人敬一丹在“平视”
读谢老的植树诗
后继有林
鲁迅讲演的战斗力
教授称呼别论
有一种胜利不叫占领
抚今追昔,生者自强
毕淑敏更适合当老师
长义所踞,凌在嶙峋
笔名之玄

第五篇 嘲讽勿怠惰,得意莫忘形——社会万象篇
有关姚雪垠的幽眇记忆
坑底蛙与枯井驴
黄鼠狼的获奖感言
“瞎子放驴”新论
暖人春意新村处
《红楼梦》里的“纵”“横”家
灾后重建与牛的精神

第六篇 百年践矢志,花儿别样红——教育纪实篇
关于《房山教育》的创刊号
“房山颂”词牌新作
房山教育,科研的花儿别样红
矢志教育,职业精神报春晖
给子孙后代留点啥
房山进校之歌
浅议“加工能力”
鳞爪录之房山教育
旗前演讲(六篇 )
身边的榜样

第七篇 慈惠存宽厚,勤政铸廉德——生动亲情篇
母亲的面杖
父亲的腰带
三大
梧桐树
大舅
梦呓父书
做贵族的祖先
煤油灯

第八篇 浓缩精华韵,短小精悍语——杏坛百味三十篇
杏坛百味三十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