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体集群与虚拟集群:聚合模式及其可持续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715977
  • 作      者:
    何铮著
  • 出 版 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实体集群与虚拟集群:聚合模式及其可持续性》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包括:集群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集群聚合模式的维度分析、集群聚合模式的维度分析、群聚合模式的动态演进、群可持续发展的聚合模式视角、虚拟集群及其聚合模式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种是跨国公司旗舰嵌入模式,即作为全球行业领先者的大型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在我国投资并逐渐扩大投资规模,扎根于当地发展,同时带动国内外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如摩托罗拉、IBM、英特尔、通用汽车等在我国的嵌入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跨国公司网络嵌入模式,即一些中小型跨国企业受优惠的政策和成本要素的吸引进入某地区,其他一些中小企业出于业务关系、地缘关系或亲缘关系相继跟随到同一地区投资设厂,使外资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数量规模,产生地理集聚现象。我国东莞、昆山属于此类,其中,昆山开发区台资电子企业集群是典型代表。
  第三种是跨国公司联盟嵌入模式,即以一个主导企业为核心(盟主),带动其全球相关配套企业进入,进行系统化的投资。例如,北京开发区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和英特尔IT产业园是典型代表,芬兰诺基亚公司联合起供应链伙伴企业一起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移动通信工业园。
  在现有集群集聚模式的研究中,主要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集群进行了分类,从而提出不同的集聚模式。陈继海(2003)是从政府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区分了三种集聚模式,而陈景辉(2010)则是以跨国公司进入集群的不同方式定义了三种模式,陈佳贵和王钦(2005)则以集群形成诱因和成员特征为标准区别了不同的集聚模式:聂献忠(2008)针对旅游产业,以集聚力和集聚地区为标准界定了三种不同的集聚模式。
  可以看出这些集聚模式主要是对集群形成驱动力或集群诞生的方式的研究,还处于对集群表象的分析,没有深入探讨集群逐步形成后其内外部的发展机理。而且集群集聚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形成诱因,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由此来刻画每个集群不同的运作轨迹,说明集群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第2章 集群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
2.1 集群耗散结构特征
2.1.1 远离平衡点的开放系统
2.1.2 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反馈
2.2 集群的分形特征
2.2.1 分形的含义
2.2.2 集群演进的自相似性
2.3 集群的涌现特征

第3章 集群聚合模式内涵及理论分析框架
3.1 集群模式的研究概述
3.2 集群聚合模式的内涵
3.3 集群聚合模式三维静态分析模型

第4章 集群聚合模式的维度分析
4.1  盈利模式:集群聚合模式的核心与关键
4.1.1  集群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4.1.2 集群盈利模式分析方法
4.1.3  集群基本盈利模式
4.2 集群网络结构:盈利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4.2.1  集群网络结构的研究现状
4.2.2  集群典型的网络结构
4.2.3  集群网络的测度指标
4.2.4 集群网络结构的优势分析
4.3 集群地域耦合性:盈利模式实现的条件和基础
4.3.1  集群的根植性
4.3.2 地域环境的构成因素
4.3.3 地域耦合效应的动态表现

第5章 集群聚合模式的动态演进
5.1  集群聚合模式的三维螺旋动态模型
5.1.1 集群生命周期
5.1.2 聚合模式的三维螺旋动态模型
5.2 聚合模式不同维度之间的协同效应
5.2.1  协同学的基本思想
5.2.2 协同学的研究方法
5.2.3  集群与聚合模式之间的协同效应
5.2.4 盈利模式与网络结构的协同
5.2.5 盈利模式与环境耦合性的协同
5.2.6 网络结构与地域耦合性的协同
5.3 集群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5.3.1  集群利益相关者
5.3.2 演化博弈的基本思想
5.3.3  集群内部模仿创新演化博弈
5.3.4 集群污染治理演化博弈
5.4 聚合模式三维转换的路径分析
5.4.1 盈利模式驱动
5.4.2  网络关系驱动
5.4.3 地域耦合驱动
5.4.4 聚合模式三维度转换路径比较

第6章 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聚合模式视角
6.1  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概述
6.1.1 集群发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6.1.2 集群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对策
6.2 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聚合模式维度关联评价体系
6.2.1  基于CAS的集群聚合模式维度关联模型
6.2.2 集群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6.2.3  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6.3 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图框架
6.3.1  战略地图理论概述
6.3.2 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地图
6.3.3 集群创新的战略地图
6.3.4 集群社会责任的战略地图
6.4 聚合模式对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6.4.1  集群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6.4.2 集群网络结构的脆弱性
6.4.3 集群地域耦合的脆弱性
6.4.4 集群聚合模式的演进

第7章 虚拟集群及其聚合模式研究
7.1 虚拟集群的界定
7.1.1 虚拟集群的研究现状
7.1.2 虚拟集群的内涵
7.1.3 虚拟集群的特征
7.1.4 实体集群与虚拟集群的比较
7.2 虚拟集群的聚合模式
7.2.1 虚拟集群聚合模式的含义
7.2.2 虚拟集群聚合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7.3 虚拟集群聚合模式的维度分析
7.3.1 虚拟集群的盈利模式
7.3.2 虚拟集群的平台管理方式
7.3.3 虚拟集群的平台耦合性
7.4 虚拟集群聚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