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路径演变和面对的课题:基于共同决定参与制度和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的思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014352
  • 作      者:
    陈浩著
  • 出 版 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路径演变和面对的课题:基于共同决定参与制度和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的思辨》以构成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核心要素——共同决定参与制度和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为焦点,探讨战后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路径演变和今后面对的课题。同时,《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路径演变和面对的课题:基于共同决定参与制度和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的思辨》也将对德国劳资关系模式是否真正影响了企业的业绩提升,劳资双方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德国劳资关系模式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路径演变和面对的课题:基于共同决定参与制度和产业劳动协约交涉制度的思辨》列举了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依据法律的规定,基层企业委员会与经营者的关系表现在:第一,经营者必须向基层企业委员会提供企业的相关信息,而且必须与基层企业委员会协商企业的相关事务。但是,如果经营者以解雇劳动者或转移工厂为条件迫使基层企业委员会同意企业的相关决定,基层企业委员会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另外,法律要求经营者负担基层企业委员会日常运营的费用。这个规定虽然减轻了劳动者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也使经营者在资金方面可以牵制基层企业委员会的运作。同时,法律虽然规定基层企业委员会可以与经营者交涉企业内的相关事项,但是又禁止基层企业委员会参与产业劳动协约所规定的事项,因此基层企业委员会实际上没有拥有有效的权力。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为基层企业委员会扩展自己的权力提供了契机。基层企业委员会从监督经营者是否完全遵守产业劳动协约的规定、纠正经营者是否完全遵守劳动法准则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与经营者合作、为了雇佣安定而致力于提高企业业绩的管理者。例如,大众汽车公司的基层企业委员会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的稳定,与企业的治理机构和各生产工厂的经营者合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出谋划策(Haipeter,2009,S.68)。第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削减经营成本,通常与基层企业委员会合作,以在一定时期内不转移生产工厂、不签发解雇通知书为条件换取基层企业委员会在劳动条件上的让步,同基层企业委员会组成“企业的雇佣同盟(Betriebliche Bundnisse fur Arbeit)”。
  ……
展开
目录
序(译文)
前言
导言
1 德国型企业治理机制的变化及监事会面对的课题
问题导入
1.1 德国型企业治理机制的路径演变
1.1.1 德国型企业治理机制的特征
1.1.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企业股东结构的变化
1.1.3 德国型企业治理机制立法的最新进展
1.2 监事会面临的改善课题
1.2.1 监事会中劳动者委员与股东委员的对立激化
1.2.2 监事会中的劳动者委员内部的意见对立
1.2.3 关于监事会的其他亟须改善的问题

2 德国型产业劳动协约的分散化引发的劳动协约交涉形式的变化及课题
问题导入
2.1 德国型产业劳动协约分散化的进展
2.1.1 产业劳动协约分散化的原因
2.1.2 “开放条款”及劳动条件差别化规定的适用
2.2 德国劳动协约市场的现状和所面临的课题
2.2.1 基层企业委员会在劳动协约交涉市场中的功能变化
2.2.2 产业工会在劳动协约市场中的现状
2.2.3 产业劳动协约需面对的其他课题

3 在德跨国企业对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应用
问题导入
3.1 在德跨国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
3.1.1 在德跨国企业应对共同决定参与制度的姿态
3.1.2 在德跨国企业对产业劳动协约的弹性化应对
3.2 建立欧洲公司对共同决定参与制度的挑战

4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国际扩张及课题
问题导入
4.1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在海外的应用
4.1.1 欧洲基层企业委员会给德国劳资关系模式带来的国际化机遇
4.1.2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跨欧盟扩张的进展
4.2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国际化建设中的课题

5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改善提案和今后走向的分析
问题导入
5.1 共同决定参与制度的改善提案及分析
5.1.1 劳资双方的监事会改革提案
5.1.2 对劳动者的经营参加模式的分析
5.1.3 监事会的劳动者委员内部的意见对立的实质
5.1.4 共同决定参与制度的改善建议
5.2 德国型劳动协约交涉模式的走向
5.2.1 产业劳动协约的优点
5.2.2 改善劳动协约的交涉功能的建议
5.3 德国劳资关系模式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