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弈论和衍生产品视角下的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7888
  • 作      者:
    王性玉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性玉,男,1963年7月生,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牵头人,河南大学“金融学”专业学术牵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大学第二、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新世纪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电子商务联合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机制设计对策、风险管理和区域金融。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管理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证券市场博弈问题研究》《期权投资与做市商风险管理》《资本预算管理》等学术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会由于契约的非完备性、信息的非对称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存在各种风险,信用风险就是经常遇到的各种风险中其中一种主要风险。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用风险不仅影响到当事人本身,而且还会波及链上其他企业,从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严重时会导致供应链环节的中断。因此,如何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机制来规避这种风险,构建有效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利用有效的信用衍生工具来转移风险,对建立和发展我国供应链网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较大的学术价值。《工商管理学术文库:博弈论和衍生产品视角下的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把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和博弈理论结合起来,以解决供应链企业间的广义信用问题;把供应链信用风险与金融衍生工具结合起来,以解决供应链企业间的狭义信用问题,把狭义信用风险通过金融衍生品转移出去。重点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工商管理学术文库:博弈论和衍生产品视角下的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出发点。
展开
精彩书摘
  解琨等(2003)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风险问题,分析和探讨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库存风险的影响,提出了实施库存集中控制,汇集需求,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降低需求的变动性,从而在不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安全库存,以实现风险分担。李晓英等(2003)从系统结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系统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企业应在认识风险存在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有效规避供应链风险。李辉等(2003)研究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供应链商务风险及其管理,指出了供应链各种风险的类型与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谢科范等(2003)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与信息风险,通过分析供应链管理中信息风险所带来的“牛鞭效应”,探讨了信息搜索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使用局限以及信息搜索的风险收益,提出了信息风险的防范措施。党夏宁(2003)研究分析了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指出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弥补了企业和市场在降低整体成本等方面的不足,但供应链本身也产生了一些风险因素,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寻一些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以保证供应链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
  张翠华等(2003)研究了道德风险环境下供应链的质量投资决策问题,在建立供应商和购买商签约模型基础上,把供应商作为委托人、购买商作为代理人,同时考虑供应商和购买商收益的个人理性约束条件,建立了道德风险环境下供应链质量投资决策模型,并进行了优化求解。最后,结合农机公司某种零件加工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道德风险环境下购买商的质量评估投资水平和加工水平及供应商的生产投资水平都偏离了对称信息下的决策结果,其原因在于供应商的内部质量保证支付和外部质量保证支付不同。杨治宇(2001)研究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有害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问题,提出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案。杨红芬等(2002)从“委托一代理”机制和“牛鞭效应”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风险,并进一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风险对策,即通过利益分成及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来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有效地减少供应链存在的信息风险,减少“牛鞭效应”,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集成度和竞争能力。但蕾等(2004)研究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参与人风险态度对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需求不确定情况下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基本激励机制设计模型。何宾(2004)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道德风险问题的制约作用,指出在长期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将会更关注供应链联盟的整体竞争力,而把自己当前的利益放在靠后的位置。李善良、朱道立(2005)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考察了两类不对称信息(逆向信息和道德风险)并存下的供应链线性契约,通过把问题归结为一个二层规划问题求解,并指出两类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对零售商的激励变得更加复杂。姜荣(2005)研究了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并证明供应链内部存在囚徒困境现象。楚扬杰等(2006)研究显示在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利润的同时,平均分配供应链新增利润的分配体制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成员企业发生双边道德风险行为。马丽娟(2003)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益最大化的激励模型,得出委托人的最佳激励条件和代理人的最优收益方案,从而有效地控制道德风险。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结构
1.3.1 本书的研究思路
1.3.2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供应链信用风险及管理
2.1 风险的概念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定义
2.2 供应链风险及管理
2.2.1 供应链风险
2.2.2 供应链风险管理
2.2.3 供应链风险评估的研究
2.3 供应链信用风险及管理
2.3.1 信用风险的概念
2.3.2 供应链信用风险
2.3.3 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3章 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分析
3.1 供应链信用风险的识别系统
3.1.1 供应链信用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
3.1.2 供应链信用风险识别体系的建立
3.1.3 供应链信用风险识别体系的内容
3.1.4 供应链信用风险识别应注意的问题
3.2 供应链信用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3.2.1 供应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3.2.2 供应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3 供应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3.3 供应链信用风险的预警系统
3.3.1 供应链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3.3.2 供应链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3.3.3 供应链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内容

第4章 供应链企业信用困境的博弈分析
4.1 企业信用及其作用
……
第5章 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供应链信用风险规避方法
第6章 基于期权管理的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7章 基于销量担保模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8章 供应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