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自增强”假说及其检验:the hypothesis of self-enforcing and related tes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5923
  • 作      者:
    曾世宏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曾世宏,湖南益阳市人,2011年获南京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在站博士后。曾在《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财经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理论与公共政策,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服务经济博士论丛·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自增强”假说及其检验》在对比分析中国和主要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业结构变迁驱动力的“自增强”机制假说,构建了由生产者服务驱动的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形成的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自增强”机制实现程度较低的成因与阻碍性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实现的政策设计。《服务经济博士论丛·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自增强”假说及其检验》的分析框架具有理论前沿性,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悖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生产者服务业比重不大,水平不高,分布不均;第二,生产者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高,交易成本大,缺乏发展动力;第三,生产者服务业区域分工不合理,未能形成有效协作机制;第四,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尹德先,2009)。由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的政策性歧视,所以要实现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还必须对已出台的鼓励生产者服务业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细化、配套与督促贯彻落实,防止走过场。
  生产者服务的发展是中国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表现,而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能否实现生产者服务提供的市场化、物质化、专业化、积聚化、标准化、迂回化与信息化(刘志彪,2005),因此,目前制约中国服务业“自增强”机制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影响。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最终动力来自市场需求,市场的主体有三类: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是生产者服务业的最大直接需求者;居民家庭是消费性服务的最大直接需求者,但对于政府,既不能作为生产者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也不能作为消费性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书中第4章模型已经证明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对生产者服务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对其他生产性部门使用生产者服务的“挤出效应”,政府部门如果成为一个社会消费性服务的主要消费者,那么这样的政府就成为了消费型政府,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效率势必会削弱。而消费性服务生产者为了提高消费性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也会增加对生产者服务的需求,因此,在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推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最终动力只能来自企业和居民家庭对生产者服务的需求。
  由于生产者服务业主要是作为先进制造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间性投入,生产者服务的提供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物质性的服务,主要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调研、管理咨询与各种专业技术服务等;另外一种是以物质性的服务,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软件或者嵌入式的芯片等。所以,生产者服务对提高客户的产品性能,实现价值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生产者服务业也涉及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合约,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对生产者服务的质量、价格、技术、售后服务和产权保护制定相应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国的生产者服务市场体系发育还非常不成熟,生产者服务的交易还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视角和主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
2.1 对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和服务业兴起的解释
2.2 对服务业的结构分层及其内部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解释
2.3 对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解释
2.4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结构变迁研究的述评
2.5 总结性评论

第3章 理论分析框架
3.1 服务业发展的“自增强”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3.2 服务业发展“自增强”能够出现的原因分析
3.3 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的实现条件分析
3.4 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3.5 “自增强”机制实现与服务业发展绩效:国际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增强”机制形成:生产者服务驱动
4.1 引言
4.2 生产者服务部门规模扩张与“自增强”机制实现
4.3 生产者服务的产业关联效应与“自增强”机制实现
4.4 “自增强”机制实现与服务业结构变迁
4.5 本章的主要结论

第5章 “自增强”机制实现程度及其产业关联分析
5.1 引言
5.2 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的总体特征
5.3 “自增强”机制实现程度的总体判断
5.4 阻碍“自增强”机制实现的产业关联路径
5.5 本章的主要结论

第6章 “自增强”机制实现的阻碍:基于要素流动的实证检验
6.1 引言
6.2 中国的二元就业结构与服务业要素流动
6.3 实证检验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构造方法与数据说明
6.4 实证检验的方法与回归结果分析
6.5 模型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稳健性检验及其预测
6.6 本章主要的结论

第7章 “自增强”机制实现与服务业发展绩效评价
7.1 引言
7.2 服务业结构变迁合理性的定量评价
7.3 服务业结构变迁与三大产业TFP演化关系的实证检验
7.4 “自增强”机制实现程度与服务业发展绩效的解释
7.5 本章的主要结论

第8章 促进“自增强”机制实现的政策设计
8.1 引言
8.2 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的实现为何需要政策支持
8.3 促进服务业发展“自增强”机制实现的主体性政策
8.4 促进服务业“自增强”机制实现的互补性政策

第9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