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及其就业效应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58959
  • 作      者:
    魏浩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魏浩,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国际贸易问题》、《财贸经济》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期刊全文转载;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20多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务部重大项目等20多项课题的研究;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国家精品课程“国际贸易”主讲人之一,主持和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家》、《经济经纬》、《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多家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及其就业效应研究》针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进出口影响国内就业的途径及其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各类工业制成品出口就业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了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机电产品、第二大出口商品纺织品以及代表性新兴产业体育用品的出口就业效应,还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全球63个国家为例,研究了不同类型国家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差异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 对回归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一、总量效应
  在国际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当数赫克歇尔一奥林萨缪尔森理论(H()一S)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学说。前者是以要素禀赋优势理论和生产要素价格均衡化的趋势来解释国际贸易对进出口贸易国双方的就业效应;后者则基于消费倾向这个心理规律,把“投资乘数”运用于对外贸易顺差的分析中,用“对外贸易乘数”解释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凯恩斯认为,对外贸易所形成的贸易顺差具有类似投资的乘数效应,认为贸易顺差能够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国内就业水平。凯恩斯主义的后继者们,把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与其贸易保护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中,形成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具有倍增的乘数作用;一国的进口和国内储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具有反方向的乘数作用,也就是有倍减效应。所以,只有贸易获得顺差时,才能增加国内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
  根据回归结果,中国外贸出口额每增加10%,劳动力需求将增加o.si%,外贸进口额每增加10%,劳动力需求将增加0.048%.即中国工业品出口和进口的增加都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说,中国工业部门中间产品外贸出口对中国整体的就业拉动是肯定的,而中间产品的进口并没有对中国整体的就业产生负面作用。
  从理论上看,本章的实证结果与已有理论不完全符合,其原因可能是:①已有理论研究的视角基本都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从发达国家自身的视角进行研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已有的理论并不适用。②国际贸易的分工基础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国际分工从以前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当今的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分工。由于国际分工基础的变化,一个国家进出口行为对其国内经济特别是就业的影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产业间分工时代,一个国家相关产品的进口会冲击本国的相关产业,从而导致本国相关产业就业的下降,而在产品内分工时代,每个国家都只是占据产品价值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已,很多国家对进口产品(除最终消费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或组装之后,将再次出口,最终把零部件和半制成品集中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最终组装。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国家的进口都是为了出口而产生的进口,特别是最后的加工组装阶段。因此,一国进口行为对本国整体就业的影响就不再是以前的负效应,而是正效应了。
  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把握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也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称谓。中国近60%的对外贸易是加工贸易形式,其特点是“大进大出”,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半制成品,经过加工组装后再出口。这样的现实就导致了中国进口对就业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东部沿海的就业现象就是明显的例证。从中国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来看,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东部沿海省市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工人短缺,吸引了大量中西部省市的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到东部就业。早期是大量其他省份人员到深圳、广东就业,目前是到上海、江苏、浙江就业。“民工潮”一词是对外贸易带动就业最形象的描述。
  可见,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片面性,它简单地判断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倍增的乘数效应,进口具有倍减效应,完全没有考虑迸出口商品的使用价值。其实,不同类型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对国内就业的效应是不同的。如果出口商品对于国内需求呈挤压状态,即出口商品是原本应在国内销售的商品,出口是对国内销售的替代,那么,这种类型的出口就不会有倍增效应;相反,如果出口商品是国内生产超过国内需求的部分,即出口是对国内市场的扩充,那么,这种类型的出口就具有倍增效应。如果进口商品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即具有补充国内原材料的作用,不仅不会具有倍减效应,而且会产生倍增效应;相反,如果进口商品是对国内生产的替代,那么,这种类型的进口将会具有倍减效应。所以,本书认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国内就业的效应是有两面性的。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可能对国内具有倍增效应或者倍减效应,这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类型以及与国内市场的关系。本章的实证结果认为,中国的进口、出口都具有倍增效应,就是因为进口是有利于国内生产的,出口是对国内市场的扩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内就业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商品结构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制成品的范围和分类方法
第四节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第五节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分析
第六节 基本结论

第四章 中国工业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贸易竞争力测量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产业分类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算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五章 中国不同工业部门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模型假设和数据说明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对回归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六章 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出口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对回归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第五节 出口对中国机电产业就业的动态效应
第六节 基本结论

第七章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和就业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出口对中国纺织工业就业的动态效应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八章 中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中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出口和就业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基本结论

第九章 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对外贸易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十章 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来自全球的证据
第十一章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