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土地开发度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25454
  • 作      者:
    陈逸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优化国土开发空间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更是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效保障。陈逸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国土开发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需求,在进一步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论述的基础上,对区域土地开发度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做了较为系统的探索研究,著就《区域土地开发度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一书。
展开
精彩书摘
  (2)土地开发度的复杂性
  土地开发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坡度、海拔高度、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土地开发的形式和状态,是土地开发的基础。而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能力、社会发展等影响着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需求和能力,将决定土地开发的类型、规模和速度。此外,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影响土地开发度的因素不同;不同区位的地区,影响土地开发度的因素也不同;或者说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土地开发度是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可能以某一单一因素为依据对开发度进行量化,应该对土地开发驱动机制、限制条件和利用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权衡。
  (3)土地开发度的动态变化性
  土地开发度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土地开发度变化的趋势不同。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规模一般呈现出“缓慢增长一加速增长一低速增长一基本稳定”的态势。其次,在不同的技术水平下,土地开发度将会随着土地利用技术的提高而增加。这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来无法被利用的土地由于技术的改良而可以为人类所利用;二是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或者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进,提高了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从而使土地开发度增加。[。圳因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土地开发度是动态变化的。
  (4)土地开发度的区域差异性
  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别,决定了土地开发的基础不同;区域人口、经济等社会条件的差别,决定了土地开发的需求不同;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别,决定了土地开发的效益不同。因而不同地区的土地开发度具有差异性。这就表明不同的区域不能简单地用统一标准衡量其建设用地开发是否适度,需要根据各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生态等实际情况,科学衡量和评估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从而作为衡量区域土地开发合理性的标准。
  二、土地开发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述关于土地开发度的含义和特点表明,土地开发度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权衡所决定的,因此在构建土地开发度模型之前,需分析各种因素对土地开发度的影响机理。“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指出,土地利用变化受到直接因素(对土地的投入、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政策、土地权属以及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态度等)和间接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增长、技术发展、富裕程度、政治经济政策和价值取向)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其中间接因素一般通过直接因素作用于土地利用。因此,影响土地开发度的因素也应该包括自然、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见图2—3)。需要指出的是,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每一种因素都对土地开发度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但它们的影响不是独立发生的,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而且受到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外,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主导因素。在进行土地开发度评价时,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抓住主导因素对其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合理评价的关键所在。
  (1)自然条件是影响土地开发度的基础因素
  一个区域的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影响开发度的基础性因素。土地和其他物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土地不是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产物。土地利用可能受到人类劳动的影响,但人类却绝对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同样,土地的质量和土地的自然区位等也都是固定的,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集中在自然和社会两个系统,其中,地形、气候、土壤、水分等是主要的自然系统驱动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开发度及其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土地开发
第二节  土地开发度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开发度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土地开发度评价概述
第二节  土地相对开发度评价模型
第三节  土地开发均衡度评价模型
第四节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土地开发限度评价模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999-2008年中国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态势
第二节  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地相对开发度评价
第一节  数据及分区说明
第二节  1999-2008年土地相对开发度总体态势分析
第三节  2008年各区域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开发均衡度评价
第一节  分析模型构建与指数说明
第二节  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分析
第三节  土地供给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第四节  土地开发均衡度评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土地开发限度评价
第一节  模型及数据说明
第二节  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土地开发度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
第一节  国外相关的管理政策及启示
第二节  空间配置规则
第三节  区域管理体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