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源枯竭的“神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9586
  • 作      者:
    吴要武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停滞、就业困难、贫困加剧,在资源型城市真实存在吗?真是“资源枯竭”导致的吗?
  中央援助资源枯竭城市的计划出台,“资源枯竭型城市”马上成批出现;援助结束,昨天还哭闹“资源枯竭”的城市,立即宣称要建“百年矿城”。
  种种世象的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吴要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领域主要为劳动经济学和微观经济计量学。擅长微观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质量评估),多次担任世界银行顾问。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季刊》上,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经济学》等选载。
  2003年以来,一直关注资源型城市的增长、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对部分资源型城市做了长期的追踪性研究。2011年以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劳动经济学前沿文献选读”,从“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提供学术训练,把研究生带到学术前沿,受到研究生的高度赞扬并获得学界同行的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那些在旧体制下执行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的资源型城市,各项改革都开始得较晚,缺少市场发育和新兴经济部门的成长,计划经济的痕迹更为浓厚。在矿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转型困难、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贫困加剧等问题。
  资源状况并不是解释资源型城市难题的关键因素,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和处于改革开放序列的后端才是理解这里特殊困难的根本,而这两大原因都与中央政府有关,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承担更多责任。
  由于体制障碍的存在,政府在设计和实施针对资源型城市的政策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使问题的本来面目遭到一定程度的歪曲,不仅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样,资源型城市或区域的转型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只有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才能实现。政府的积极干预不应该是直接投资建设新产业,而应是通过编制区域规划、建立协调机构或机制来统筹经济结构转型,包括确定产业、技术政策并加以实施,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步调,促进企业和市场的发展,理顺产业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规划和机构成为区域振兴政策的基础和起点。
  德国鲁尔工业区包括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主。近年来,由于编制和实施了总体发展规划,鲁尔区的调整和改造取得了显著进展。鲁尔区的区域规划联合机构为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协会为规划协调机构,协调市、县各项建设事业,经费由各市、县分摊。协会于1966年编制了鲁尔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是联邦德国区域整治规划史上第一个地区性的总体规划,也是第一个在法律上生效的规划方案。此方案于1969年又进行了补充,并以补充报告的形式公之予众。总体规划的主要宗旨是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矿区部门结构,扩建交通运输网;在核心地区以及主要城市中控制工业和人口的增长;在具有全区意义的中心地区增设服务性部门;在工业中心和城镇间营造绿地或保持开阔的空间;在边缘地带迁入商业;并在利伯河以北鲁尔河谷地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开辟旅游和休息点,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鲁尔区改造不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也改变了整个城市的环境和功能,提高了这一区域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能力。
  如果说德国注重区域自治机构和规划,法国则更强调中央政府的作用和国家统一计划。法国老工业区、资源型区域和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工作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始终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如中央政府把洛林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工作纳入统一计划,直接派员构建领导班子赴经济结构转型区域或城市指挥,给经济结构转型制定具体政策,直接负责筹集资金和帮助职工培训等。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作为法国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有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作保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 研究背景
二 数据介绍
三 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
四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五 资源型城市的改革历程
六 资源型城市改革的特殊政策——11号文件
七 资源型城市改革的其他措施:“阜新试点”与“东川突围”
八 矿业体制改革
九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一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难与研究现状
二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三 对自然资源影响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争论——理论与方法
四 如何利用资源收益
五 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
二 对资源型城市低速增长的解释
三 数据、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含义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分析
一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状况
二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结构
三 就业冲击对劳动者的影响
四 资源型城市劳动者的收入状况
五 结论与含义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与救助
一 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与救助状况
二 社会贫困的成因
三 谁陷入贫困?来自计量分析的结果
四 结论与含义

第六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与贫困——从分析到描述
一 背景介绍
二 东川——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三 抚顺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四 结论与含义

第七章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经验
一 以区域规划和协调机构统筹结构转型
……
第八章 解决资源型城市困难的对策
第九章 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了吗?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