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向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的转变,这一过程很少是从一个技术转换到另一个技术的问题,城市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共存着几个相互兼容的技术。这意味着能通过多种途径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最佳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在转变中将那些过时的技术纳入进来,而不是将其彻底放弃。因此,从透彻理解现有的设施和网络入手极其重要,诸如水处理、运输和电力系统等,以使它们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这项研究中,应考虑现有运行设施和网络的剩余使用寿命以及有潜力被重新投入服务的闲置基础设施。
因为基础设施服务的社会一技术本质,绘制基础设施的社会组织流程图非常关键。由于新技术、商业压力和体制安排所带来的基础设施管理的快速变化,对这个领域很可能不断需要新的研究。新的技术让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如何管理和获得服务,而私营公司接管了曾经由政府垄断的责任,这些都使传统的演员和角色在不断改变。专业化、定制化和私有化的服务网络存在着为负担不起的人树立障碍而加深社会不平等性的风险,这已经或可能对社会包容性造成了影响,需要在此加以强调。
总之,这些分析一起提供了对发展背景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随后这个过程将从环境、社会、经济和体制的角度,分析城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确定行动领域。
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建立一个“他们希望城市未来像什么样子”的共同愿景,是用全系统思维来对综合性基础设施网络进行战略性规划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愿景的表述阐明了城市未来的状况,其中包括界定这一愿景的最重要的价值和原则,由此提供一个各方参考的共同点,而无论他们自己的议程如何。未来愿景与现状情形之间的冲突有助于发起行动以缩小差距,用来实现这一愿景的期限大约是20年。
愿景的制定应该有广泛的利益群体的参与,以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愿景的支持和归属权。为了避免愿景单纯由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所决定,在利益群体中加入那些愿意为环境说话、能向其他群体充分解释如第3和第4章讨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个人和团体,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创新,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进思想家加入进未也是值得做的,他们能提供有启发性的案例研究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图景。一旦愿景形成后,就应该广泛地共享,从而使尽可能多的利益群体认可和接受它。
要将城市愿景转化为现实的基础设施干预措施,要求愿景的陈述与当地条件所具有的机遇和挑战相一致。它们进而通过明确的目标形式体现出来。例如,瑞典林雪平市的居民想让空气更加清洁的愿望(愿景)受到城市柴油公交车污染(挑战)的抑制,而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废物则向大气中排放甲烷(机会)。这些挑战和机遇被转变成以下目标:由本地生产的沼气为动力的公共汽车来替代使用柴油的车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