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企业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9143
  • 作      者:
    阳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阳毅,女,1977年生,湖南新化人,管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湖南中大思特管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顾问和培训师,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先后在AISS、中国软科学、经济地理、统计与决策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和参与湖南有色管理创新体系设计、博云新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电广传媒人力资源五年规划、湖南有线组织结构与岗位设计、中南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等企业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20余项,先后为三一重工、湖南高创投、湖南农业银行、湖南电力集团等企业提供过管理培训服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企业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稿以知识领导这一知识经济下的新领导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知识领导的实用性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而成为一位有效能的领导者,在理论上可能开创我国新型领导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同时在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成与演化的微观机制上取得突破。实际意义在于,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引发了领导思维和模式的重要变化,企业在追求竞争优势的同时,促使管理者必须了解自己所扮演的领导角色以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知识领导概念的界定上,除了知识领导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上存在争议外,还存在两个主要的争议。一是知识领导的正式权威属性。尽管有学者,如卡瓦莱里等人提出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可能成为知识领导者,但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将知识领导作为一种正式领导行为和风格,因为只有组织所赋予的法定权力才能保证某些知识领导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例如,基于技能与知识进步的绩效评价和激励体系;对学习时间和物质支持等。本书采纳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选择在组织中拥有法定权力的知识领导者作为研究对象。二是知识领导者的阶层属性。从现有文献来看,西方学者大多将知识领导者局限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但也有少数学者对此持有异议,主要代表人物为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创造不是一个由上到下,也不是一个由下到上的过程,而是一个“中间一上一下”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中层管理者充当了关键的综合者角色,是高层管理者梦想中的“理想”和业务第一线员工的通常混乱的“现实”之间的桥梁。爱德华和格雷也指出,知识领导研究中应重视中层管理者的角色,知识领导如果能有效融合高层与基层管理者风格,对知识创新效能最有帮助。我们认为,现代组织中的任何一个管理者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懂得如何去进行知识领导,同时,本书的核心在于知识领导的有效性研究即知识领导过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员工知识行为。基于此,在本书中,知识领导并不仅仅只是少数高层管理者的行为和影响过程,中层管理者也应该积极推动知识的获取、转化和创新,实践证明中层管理者在把隐性的映像和观点转化到显性的概念上做得最好。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一:中国文化情境下知识领导的内容结构研究
1.3.2 研究二: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
1.3.3 研究三: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中介、调节效应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焦点小组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结构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结构

2 研究综述
2.1 知识领导研究的起源
2.1.1 知识领导研究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
2.1.2 知识领导研究是领导研究的延续
2.2 知识领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知识基础理论
2.2.2 知识管理理论
2.2.3 领导理论
2.3 知识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2.3.1 知识领导的概念
2.3.2 知识领导的结构维度
2.3.3 知识领导与知识管理的关联
2.3.4 本书对知识领导的界定
2.4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2.4.1 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的直接效应
2.4.2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中介变量
2.4.3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调节变量
2.4.4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5 以前研究取得的进展
2.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 知识领导内容结构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知识领导内容结构预研究
3.2.1 量表项目的收集与整理
3.2.2 预试
3.2.3 项目分析
3.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5 信度分析和因子命名
3.3 知识领导内容结构验证
3.3.1 测试样本
3.3.2 五因素模型拟合度检验
3.3.3 五因素模型的修正
3.3.4 竞争模型比较和评价
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3.4.1 信度分析
3.4.2 效度分析
3.5 中西方知识领导内容结构比较

4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关系的研究假设
4.1 研究目的
4.2 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的影响
4.2.1 员工知识行为的内涵
4.2.2 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
4.3 组织认同的中介效应
4.3.1 组织认同的内涵与构念
4.3.2 知识领导对组织认同影响的研究假设
4.3.3 组织认同对员工知识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
4.3.4 组织认同在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中介作用研究假设
4.4 主动性人格的调节效应
4.4.1 主动性人格的内涵
4.4.2 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研究假设
4.5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关系的整合模型

5 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样本
5.2.2 研究测量
5.2.3 统计方法
5.3 方差分析
5.4 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的主效应检验
5.4.1 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5.4.2 知识行为对知识领导的回归分析
5.5 组织认同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
5.5.1 知识领导对组织认同的预测作用检验
5.5.2 组织认同对知识行为的预测作用检验
5.5.3 组织认同及其维度在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6 主动性人格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5.6.1 主动性人格在知识领导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5.6.2 主动性人格在知识领导各维度与员工知识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5.7 研究假设检验归纳

6 DGCM公司知识领导案例研究
6.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数据收集方式
6.2 DGCM的发展现状
6.3 DGCM公司的知识领导特征
6.4 DGcM公司中知识领导对员工知识行为的直接影响
6.4.1 激发学习与员工知识行为
6.4.2 支持学习与员工知识行为
6.4.3 发挥典范与员工知识行为
6.4.4 营造氛围与员工知识行为
6.4.5 鼓励创新与员工知识行为
6.5 DGCM公司中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6.6 案例分析结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管理启示
7.3.1 有助于企业建立知识领导诊断和识别体系
7.3.2 有助于激发员工知识行为
7.3.3 有助于设计和评估知识领导开发项目
7.3.4 有助于因人而异地使用知识领导策略
7.4 研究局限和展望
7.4.1 共同方法变异的限制
7.4.2 研究数据的限制
7.4.3 测量工具的限制
7.4.4 便利性抽样的限制
7.4.5 研究模型的限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