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冲击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5376
  • 作      者:
    (日)柴田聪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柴田聪,1969年生于日本,199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后入日本大藏省工作。1996年取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曾任金融厅监督局总务科科长助理、银行第二科科长助理,财务省主计局主差。2008年6月至2010年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部参事官。曾在《中国经济》、《周刊东洋经济》、《日本经济蓝皮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冲击力》的创作初衷是思考“日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学习中国经验”。当前中国经济的动向对日本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许多日本人并不了解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难以深刻理解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甚至造成某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持消极态度。书稿作者认为,不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日本无法取得进步。日本必须正面对待中国的发展,理解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差别。
  《中国冲击力》主要以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内容,剖析了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冲击力》的中文初版在国内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成为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材和研究用书。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前言<br /><br />日文初版序<br /><br />绪言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r /><br />雷曼兄弟破产对中国的冲击/历史性危机和“V”字形复苏/超越日本<br /><br />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r /><br /><br /><br />第一章&nbsp;世界金融危机和4万亿元扩内需政策的出台<br /><br />第一节&nbsp;金融大海啸<br /><br />暴风雨前夕的一路高歌/从防止经济过热到保增长/世界金融危机背景<br /><br />下的应急措施/日益深化的危机/“三中全会”让市场期待落空/启动<br /><br />促内需一揽子计划<br /><br />第二节&nbsp;“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与扩内需措施<br /><br />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资金涌向基础设施/政策手段总动员/终成幻影<br /><br />的追加措施传言/“保八”与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超”宽松货<br /><br />币政策/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br /><br />第三节&nbsp;为何中国能身手敏捷(与日本的对比)<br /><br />政经一体体系/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话语权/少数人代表党和政府进行<br /><br />决策/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超级”经济主管部门一国家发改委/宽松<br /><br />的财政/增税、减税无需修订法律/并非独立的中央银行/国家管理型金<br /><br />融体制/地方政府和土地公有制<br /><br /><br /><br />第二章“V”字形复苏的成就与隐忧<br /><br />第一节&nbsp;“V”字形复苏何以实现<br /><br />关于经济回暖的几种设想/对于经济回暖的担忧/何时触底引发热议/投<br /><br />资拉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飙升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两难境地/日益复杂<br /><br />的经济形势与看不到头的“退出”/大阅兵和“V”字形复苏的发布/-<br /><br />是什么支撑了9%的逆势增1.k/-~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r /><br />第二节&nbsp;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br /><br />楼市泡沫演变为社会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的“土<br /><br />地财政”/劳动力成本上升/“热钱”涌入与外汇管理的局限性/过高的<br /><br />增收目标和税收征管的加强/“国进民退”与产能过剩<br /><br /><br /><br />第三章&nbsp;中国经济去向何方<br /><br />第一节&nbsp;人民币的走向<br /><br />为“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而推出的外交文件/中美对立不断升级/<br /><br />央行和商务部的较量/奥巴马政权下的中美经济外交/中国的“三大原<br /><br />则”/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人民币汇率大幅调整的必备条件/对“人<br /><br />民币国际化”的误解/不为汇率及资本项目可兑换设时间表/常被误读<br /><br />的“日本经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烦恼/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br /><br />投公司”<br /><br />第二节&nbsp;中国的课题――经济增长如何从量转向质<br /><br />历史性的2010年/“规模扩大路线”的局限性/让消费成为引领经济增<br /><br />长的引擎/培养世界一流企业/缩小经济差距&nbsp;强化财政再分配/日益严<br /><br />峻的农村老龄化问题/提升财政资金流向的透明度/资本市场的改革与<br /><br />自由化/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破产的警惕/税务政策执行中的地区差异<br /><br /><br /><br />第四章&nbsp;“3-11”大地震后的日中经济<br /><br />第一节&nbsp;大地震来袭<br /><br />日本“3?11”大地震/巨型海啸袭击我的故乡/谢谢你,中国!<br /><br />第二节&nbsp;灾后重建<br /><br />灾后重建工作的步骤/生产迅速恢复&nbsp;经济已经回暖/“日本经济崩溃<br /><br />论”纯属误读<br /><br />第三节&nbsp;巨震对日中经济关系的影响<br /><br />巨震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离不开日本/日本巨震能否成为中国的商<br /><br />机/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灾后日本对中国的期待<br /><br />终章新时代的日中经济关系<br /><br />日本如何将“富裕”进行到底/中国对日本的期待/比邻而居的两个经<br /><br />济大国/日本和中国携手的必要性(从双边到多边)<br /><br />结束语<br /><br />译者的话<br /><br />附录<br /><br />附录一&nbsp;中国经济年历/附录二&nbsp;中国经济小史/附录三&nbsp;如何解读<br /><br />中国经济数据/附录四&nbsp;日本经济年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