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12957
  • 作      者:
    侯鲁梁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展开
作者简介

  侯鲁梁:1954年出生,《国防》杂志主编,曾出版著作多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参考(上下)》、《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太平洋四大战役全画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9日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大本营彻底崩溃的情形。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由此,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梦想彻底破灭,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结束。
  《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情节完整,在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方面均经过详细考证,按战争的实际进程和主要事件展开。

展开
精彩书摘
  1945年1月1日凌晨5时。
  一辆褐色奔驰牌高级轿车缓缓驶至日本皇宫御文库的门前。寒风里,依稀可见轿车排气管排出的缕缕白烟。
  修建在茂密树林里的御文库,是裕仁天皇和皇后专用的地下防空室。此时,御文库四周笼罩着拂晓前的黑暗。
  御文库的大铁门缓缓打开了,藤田尚德侍从长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他手中的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亮,仅能照到人们的脚下。因为刚刚解除空袭警报,所以手电筒上还被蒙着一层布。
  在侍从的引导下,裕仁天皇出现了。他身着陆军军服,佩戴着满金大元帅领章,胸前挂着大熟位旭日菊花略式章。
  裕仁和侍从长匆忙上车后,电筒立即熄灭了。
  汽车向宫中三殿开去,裕仁要在那里做新年的头一次祭祀——四方拜。每年的1月1日晨5时半,裕仁都要前往神嘉殿亲自做四方拜,向皇大神宫、丰受大神宫、天神、地祗、天地四方、山陵膜拜,祈祷“宝祚无穷,天下太平,万民安宁”。今年的四方拜,裕仁的主要心愿有两个,一是请诸神保佑日本,让日本尽快走出战争危局,二是请诸神保佑自己,使美国投向东京的炸弹少一些,最好越来越少,特别是不要投到皇宫里来。
  汽车刚驶出几百米,忽然从皇宫外传来撕裂夜空般的空袭警报。
  藤田侍从长在御用汽车的后座与天皇相对而坐,欲言又止。43岁的天皇在车中一直沉默不语,好像在专心地想着什么事。
  藤田按电键指示司机返回。
  “有空袭,返回御文库吧?”藤田对裕仁低声说。
  “嗯,好。”裕仁点点头。
  天空一片漆黑,看不见月亮和星星,只有三四条探照灯的光束在交错照射。
  进入御文库后,裕仁在侍从的引导下,沿着左侧的楼梯来到地下第二层。御文库是专供天皇使用的防空设施,地上呈平房建筑格式,屋顶为3米厚的钢筋水泥结构,可以抗住任何大型炸弹的直接破坏,所以一遇空袭警报,裕仁和皇后都到这里来躲避。
  裕仁进来以后,值班的陆军侍从武官立即拿着东部军区通报来的最新防空情报跟进来。每次有空袭情报,武官都要向天皇报告。
  在地下第二层设有裕仁的办公室,房间有16平方米大小,办公室里有为天皇和皇后准备的两张沙发,一张写字台,墙角有一块铁质黑板。侍从武官在贴有三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一边移动红色和蓝色的飞机模型,一边向天皇报告空袭和交战双方的战况。
  飞机模型的机翼宽3厘米左右,用磁力铁吸贴在图板上。
  侍从武官向天皇报告说:“5点零2分,敌机一架侵入关东地区;5点零5分,敌有东进的迹象,京滨地区需加强警戒;5点零8分,敌机由西北方飞向京都地区。”天皇听着从远方传来的消防车的警笛声,陷入了沉沉的思索。在去年元旦做四方拜时,还一切正常,平安无事。他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后,他的国家竟然会笼罩在美国轰炸机的恐怖阴影之下。
  进入1944年后,美国决定加大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力度。
  美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原因是多方面的。从1942年8月开始,英美采取联合行动,开展了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经过一年多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很大削弱,到1944年年中,德国的经济已近崩溃。英美对德国战略轰炸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使美国的决策者深受鼓舞,他们决定借鉴欧洲战场的经验,对日本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加快在太平洋战场取胜的进程。
  事实上,还在1943年年底,美国就研制出了航程达5000多公里的“超级空中堡垒”B-29重型轰炸机,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有效手段。罗斯福总统决定,首先以中国和印度为基地,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
  在美国政府做出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决策后,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迅速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先后在印度建成4个、在中国成都建成5个机场。
  ……
展开
目录
总序
作者的话
引言
一、东京在燃烧
二、两大恶魔之死
三、两颗巨型炸弹
四、东方闪击
五、无条件投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