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体性法律观的民商法应用:民商事疑难法律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5671
  • 作      者:
    吴晓静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晓静,法学博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在法院工作14年,主要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及实务研究,现任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真正的力量来自其整体性。内在协调一致,稳定性与生长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共生的法律整体,方可引领社会生活、指导司法裁判。法官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整体性的法律中恰当解释出适合个案的法律处理规则。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nbsp;整体性法律观与民事法律关系网<br /><br />第一节&nbsp;&nbsp;整体性法律观<br /><br />第二节&nbsp;&nbsp;民事法律关系网<br /><br />一、民事法律关系<br /><br />二、民事法律关系网<br /><br />第二章&nbsp;&nbsp;法律关系的合并与分离<br /><br />第一节&nbsp;&nbsp;法律关系的实体合并<br /><br />一、我国现有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突破与不足<br /><br />二、建设工程承包领域的直索责任<br /><br />第二节&nbsp;&nbsp;法律关系的程序合并<br /><br />一、一案数请求<br /><br />二、反诉的条件<br /><br />三、准合并:分别立案合并审理<br /><br />四、抵销<br /><br />五、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br /><br />六、第三人诉讼<br /><br />第三节&nbsp;&nbsp;法律关系的程序分离<br /><br />第四节&nbsp;&nbsp;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br /><br />一、关于连带债务的适用范围<br /><br />二、关于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关系<br /><br />三、连带债务在合并、拆分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的作用<br /><br />第三章&nbsp;&nbsp;法律关系网视角下的民事主体<br /><br />第一节&nbsp;&nbsp;法人本质究竟是什么<br /><br />一、关于法人本质的传统论争<br /><br />二、法律关系网视角下的法人本质<br /><br />第二节&nbsp;&nbsp;法人的法律要件<br /><br />一、通说<br /><br />二、我国现行法上关于法人要件的规定<br /><br />三、法律关系网视角下的法人要件<br /><br />第三节&nbsp;&nbsp;关于非法人组织的主体地位<br /><br />第四节&nbsp;&nbsp;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br /><br />一、规定与争议<br /><br />二、本文观点<br /><br />第五节&nbsp;&nbsp;法人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br /><br />一、法条文义冲突引发的问题<br /><br />二、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做法<br /><br />三、本文观点<br /><br />第四章&nbsp;&nbsp;&nbsp;&nbsp;已婚者的财产地位<br /><br />第一节&nbsp;&nbsp;如何区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与夫妻共有财产<br /><br />一、现行法的规定<br /><br />二、现行法的规定在实践中的作用局限<br /><br />第二节&nbsp;&nbsp;夫妻一方对外所欠债务应当如何偿还<br /><br />一、相关的规定<br /><br />二、学界的意见<br /><br />三、法院内部的观点<br /><br />第三节&nbsp;&nbsp;本文的意见<br /><br />一、夫妻财产复合所有制应当废弃<br /><br />二、关于现行法婚内单方负债规则的解读、评价与完善l<br /><br />三、以法律关系网的视角看已婚者的财产地位<br /><br />第五章&nbsp;&nbsp;公司责任与公司背后的人<br /><br />第一节&nbsp;&nbsp;股东与公司责任<br /><br />一、“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理论简介<br /><br />二、关于股东与公司责任关系的其他观点<br /><br />三、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br /><br />四、本文的意见<br /><br />第二节&nbsp;&nbsp;与公司责任有关的其他人<br /><br />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br /><br />二、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br /><br />三、挂靠人<br /><br />第六章&nbsp;&nbsp;法律关系网视角下的物权与债权<br /><br />第一节&nbsp;&nbsp;物权与债权的区别<br /><br />一、关于物权与债权区别的一般主张<br /><br />二、物权与债权区别的相对性泛论<br /><br />第二节&nbsp;&nbsp;物权是否具有相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l<br /><br />一、从真实案例说起<br /><br />二、现行法是否承认未取得法定公示的物权的实际存在<br /><br />三、买受人能否在取得法定公示之前取得标的物所有权<br /><br />四、物权优先性的具体判断<br /><br />第三节&nbsp;&nbsp;法律关系网视角下的物权与债权的关系<br /><br />一、灵动的社会生活不应受制于机械的“概念法学”<br /><br />二、适当地突破和超越物权一债权概念藩篱或许已当其时<br /><br />三、以新观点解释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br /><br />第七章&nbsp;&nbsp;虚假民事诉讼的防与治<br /><br />第一节&nbsp;&nbsp;“甄别预防论”与诉讼原则、制度有冲突<br /><br />一、与“辩论主义”诉讼原则不相容<br /><br />二、与处分原则不尽相容<br /><br />三、与自认规则不尽相容<br /><br />四、与认诺规则不尽相容<br /><br />五、与审判推进标准步骤安排相冲突<br /><br />第二节&nbsp;&nbsp;“甄别预防论”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br /><br />一、标本:浙江省高院的规定<br /><br />二、标本的解剖:能否操作<br /><br />三、症结:“甄别预防论”与现代民事审判职能不吻合<br /><br />第三节&nbsp;&nbsp;虚假诉讼真的那么值得预防吗<br /><br />一、从证明标准角度再谈民事诉讼的职能与虚假诉讼的危害<br /><br />二、从既判力的角度再谈民事诉讼的职能与虚假诉讼的危害<br /><br />第四节&nbsp;&nbsp;防止和处理虚假诉讼的应然措施<br /><br />一、修订刑法,完善刑事打击手段<br /><br />二、以受害人另行起诉作为应对虚假诉讼的常规民事手段<br /><br />三、对利害关系人作诉讼告知并允许其参加诉讼<br /><br />四、为事后追究保留证据<br /><br />第八章&nbsp;&nbsp;民问惜赞疑难案件处理<br /><br />第一节&nbsp;&nbsp;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效力<br /><br />第二节&nbsp;&nbsp;几种疑难案型的处理<br /><br />一、只有付款事实而无借款协议――是不是借款<br /><br />二、只有付款事实而无借款协议――是借款还是还款<br /><br />三、只有借款事实而无借款协议――被告持有的借条不在了?<br /><br />四、借条的真实性由谁证明<br /><br />五、借条是不是借款的充分证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