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85916
  • 作      者:
    张尚国编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海豹突击队以“拉登猎杀者”的角色,走进人们的视野。它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利剑之师的呢?《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将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海豹突击队,满足您猎奇的心理。赶快打开此书,开始对海豹突击队的探索之旅吧!
展开
内容介绍
  《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对美国海豹突击队这支神秘的特种作战部队及其前身部队的发展历史,以及海豹突击队的武器装备、编制和队员的选拔与训练情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溯源利剑之师的诞生
  “海豹”的前辈们
  “海豹”鼻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海军的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后来为什么要叫海豹突击队呢?“海豹”一词实际上是英文“sea”,“air”,“land”三个单词的缩写,也就是“海、空、陆”,海豹突击队是海、陆、空三栖特种作战部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之后发展成了“海豹”运送艇小队、特种作战分队和特种艇中队。与其他特种作战部队一样,这支特种作战部队也有着自己漫长的发展史。
  在珍珠港遭到突然袭击八个月后,美军正式组建了陆海军海滩联合侦察小队,也就是侦察与袭击小队。这个小队的任务是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引导海军陆战队以及美军陆军部队顺利登陆。
  第一支侦察与袭击小队在部署到北非之前,在弗吉尼亚州利特尔克里克两栖作战训练基地进行了强化训练。
  1942年11月,侦察与袭击小队在传奇人物菲尔的指挥下参加了著名的“火炬”作战行动。这是侦察与袭击小队第一次参加战斗,也是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战斗。“火炬”作战行动的目标是夺取阿尔及尔和法属摩洛哥附近的北非海岸。
  当时,侦察与袭击小队从地中海的美军舰艇上换乘一只小木船,悄无声息地进入摩洛哥河,这里有敌军重兵把守。侦察与袭击小队的任务是将河面上用于固定栅栏网的钢缆斩断,以便美军舰艇能够沿河而上,掩护进攻部队。第一次执行任务的侦察与袭击小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充分地体现了侦察与袭击小队的价值与存在的重要性。战斗结束之后,侦察与袭击小队荣获了8枚海军十字勋章。要知道,十字勋章并非是在一般的战斗中完成普通任务就能获得的,而是授给那些在作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军官或士兵的。
  在菲尔的率领下,侦察与袭击小队还参加了1942年美军在欧洲的作战行动。在欧洲的作战行动中,侦察与袭击小队与英国作战导航小组混编在一起,他们的作战目标是为盟军对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准备。侦察与袭击小队和英国作战导航小组一起乘坐英国小潜艇抵达西西里岛附近海域,然后再换乘小木船,悄悄靠近西西里岛实施侦察,搜集海滩的坡度、水下障碍物等情报。之后,他们引导盟军部队顺利登陆,这其中包括乔治·巴顿将军的第7集团军。
  1943年1月,训练特种作战人员的侦察与袭击学校迁到了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这一年的12月,侦察与袭击学校彻底成为一所海军学校。这所学校的课程有跑步、游泳、翻越障碍、体能训练、空手格斗、射击,以及通信装备的使用等。
  1943年7月,德拉普·考夫曼于皮尔斯堡组建了第一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由此,训练加大了强度,侦察与袭击小队的全部课程被压缩在一周之内完成,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都将这一周称为“地狱周”。事实上,这一周的训练对于这支特种部队的队员来说,只是一个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基础考验,想要成为这个作战小队的队员或是想要成为一名“海豹”,这个“地狱周”是必须要经历的。
  侦察与袭击小队的第一批成员一共有10人,个个都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优秀的士兵,这些人中的菲尔后来获得了两枚海军十字勋章,并被称为“美国海军特种作战之父”。还有一名也是较为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侦察与袭击小队中的老队员理查德·莱昂,此人后来晋升为海军少将,他是美国海军中第一个由特种作战军官晋升到海军将级军衔的军人。再后来,莱昂成为加利福尼亚州欧申赛德市市长。
  侦察与袭击小队在北非和西西里岛进行了登陆作战之后,又参与了萨莱诺、安齐奥、诺曼底、法国南部等地区和亚得里亚海的战斗。这个刚刚组建的特种作战部队还在太平洋战区执行各种作战任务,曾帮助中国军队进行特种作战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由侦察与袭击小队训练并且参加战斗的人达1200人之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屡立战功的侦察与袭击小队解散,他们当中有些人加入了水下爆破小队。
  在说水下爆破小队之前要先说说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是1943年1月海军作战部长兼美国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上将亲自指示并由德拉普·考夫曼组建的特种作战部队。
  第一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刚开始只有13人,都来自弗吉尼亚佩里兵营的爆破学校,这些队员在切萨皮克湾所罗门斯岛上的海军两栖训练基地与其他爆破人员以及8名军官会合。他们学习用爆破软管在沙洲上开辟通道、乘橡皮舟往水下障碍物上放置炸药等。随后,队员们还到北非准备参加进攻西西里岛的战斗。
  1943年7月10日早上,担任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指挥官的怀斯上尉带领21名队员,分乘3艘登陆运输舰,来到西西里岛附近的海域等待行动命令。在这之后的两天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执行了多项任务,如抢救搁浅船只,用浮标在沙洲上标示航道,勘定海滩的宽度等。这次战斗结束之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顺利返回美国。
  这些返回美国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队员后来大多前往佛罗里达皮尔斯堡的海军两栖训练基地,在那担任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教官。1943年5月,德拉普·考夫曼遵照上级指示,在皮尔斯堡建立了第一所海军未爆弹处理学校,这个学校旁边就是侦察与袭击学校。
  事实上,德拉普·考夫曼之前并没有资格组建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甚至没有资格服役,因为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他视力不达标。然而,他坚决要求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于1940年穿上法国军装,成为美国自愿救护车队的一名驾驶员。在1940年到1941年德国对英国实施猛烈轰炸期间,考夫曼自愿在英国皇家海军志愿预备役部队充当未爆弹处理员,最终,德拉普·考夫曼处理未爆弹的技能以及无畏的精神使得美国海军批准他服役。1941年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
  月,德拉普·考夫曼加入美国海军预备役部队。珍珠港事件后,德拉普·考夫曼负责处理未爆弹,并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海军十字勋章。
  1943年6月,在上级指示下,德拉普·考夫曼开办了第一个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的所有学员都是志愿者,他们大多来自美国海军修建大队、未爆弹处理学校以及水雷处理学校。这些志愿者对炸药都十分熟悉,并且都熟练掌握爆破知识,因而极为适宜参加海军战斗爆破队。训练班的地址之所以要选在皮尔斯堡,是因为那里的水温恒常,全年都适合游泳,便于爆破队的训练。另外,德拉普·考夫曼的训练班所在地已经是一个美国海军训练基地,对学员们的学习与演练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许多爆破问题可以在皮尔斯堡训练基地的两栖作战部队解决。
  当然,无论是训练本身还是训练条件都不理想。训练本身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因为谁都不知道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或者爆破队员将会遇到怎样的任务,也不知道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障碍,更不知道清除这些障碍的最佳办法。
  训练条件,无论是营房、服装、设施,还是训练要用的障碍物、炸药,通通没有。然而,他们依然开始了训练,每天进行8~12个小时的体能与技能训练,其中包括跑步、划橡皮艇、结绳套等。就这样,在潮湿炎热、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训练班完成了全部训练,学员组成了4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这4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分别由1名军官与5名士兵组成。这样的编制是因为每支小队乘一只橡皮艇行动,当时一只橡皮艇最多装6人,因此便以6人为一组。每一小队都有自己的代号,比如“杀手”、“飓风”、“暴风雨”等,以形成竞争态势。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为了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进行了船只救援、未爆火箭弹处理、水雷识别、突击爆破等方面的训练。其中,特别重视对障碍物“比利时门”的爆破训练,原因是在法国海岸发现了大量这种钢制楔形障碍物,重量可达3吨。对于这种全新的障碍物,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必须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1944年6月,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向法国进发,参加“奥马哈”与“犹他”滩头的突击作战。他们这次作战的任务是:彻底清除滩头的障碍物,为美军登陆部队开辟道路。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在“奥马哈”滩头的突击阶段,使用了2磅重的“哈根森”炸药包对障碍物进行清除,每个队员大约携带20个这种炸药包。然后,队员们又用坦克推土机、履带牵引车以及废弃炸药对障碍物实施清除。
  在实施“犹他”滩头的清障任务时,海水已经退潮,因而障碍物耸立在海滩上。此处的障碍物不如“奥马哈”的密集,敌人的火力也没有“奥马哈”猛烈,因此,“犹他”海滩的清障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效果更好。此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战斗爆破队员在“犹他”海滩没有使用安全引信,而是使用电起爆装置。这种便于控制的装置使得队员们更为迅速地完成了障碍清除行动。
  战斗结束之后,美国总统签发嘉奖令,对在“奥马哈”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通令嘉奖。在“犹他”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受到海军的嘉奖。
  当然,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荣耀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在“奥马哈”海滩的作战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有1人阵亡,60人受伤,伤亡率达到52%;在“犹他”海滩作战中,有6名队员阵亡,11名队员受伤。
  这次战斗过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进行了重新组合,曾经参加过“犹他”海滩战斗的10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组成海军战斗爆破部队,指挥官是海军少校赫伯特·皮特。海军战斗爆破部队成立伊始,就渡过地中海奔向萨莱诺,在那里进行训练,为下一次战斗作准备。
  欧洲的战事结束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被派往太平洋战区执行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队员带着自己的作战经验与技能加入了水下爆破小队,这不仅充实了水下爆破小队的人员,还为水下爆破小队的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持。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海军少将凯利指挥的第5两栖部队由于对暗礁情况不明而在塔拉瓦岛登陆作战中遭受重大伤亡。因此,他请求为其增派爆破人员,以便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侦察作战部队。
  此次作战失利之后,美国海军高层进行了深入思考,答应了凯利将军的请求。随后,太平洋战区的海军两栖作战司令凯利·特纳将军亲自指示组建水下爆破小队,并在1943年12月将刚刚从皮尔斯堡训练基地的战斗爆破学校毕业的两个小队毕业生派往夏威夷毛伊岛进行训练。这两个小队毕业生根据凯利将军以及参谋人员制定的训练大纲进行训练,除了一般的体能训练之外,他们还要着重训练远距离游泳、水上侦察、水下制图,以及侦察爆破任务所需要的其他技能。经过四个星期的训练之后,这两个小队被命名为第1水下爆破小队与第2水下爆破小队,成为凯利将军远征部队的成员,并参加了对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作战行动。另外,还建立了水下爆破战术试验站,用以研究水下爆破技术和战术,为水下爆破小队的训练与作战提供技术支持。
  很快,美国海军就在夏威夷建立了训练场,供水下爆破小队训练使用。当时一共组建了9支水下爆破小队,队员大多数来自先前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这些小队与皮尔斯堡未爆弹处理学校毕业的学员合称第5两栖部队。
  在水下爆破小队组建四周之后,便在进攻夸贾林的战斗中受到了考验。在此次作战中,爆破队员使用了遥控漂雷,然而,不幸的是,使用失败,遥控漂雷失控。这个时候,爆破队员才明白,摧毁水下障碍物的最佳方法并非是依靠爆破器具,而是爆破队员直接对其实施爆破。另外,在这次战斗中,爆破队员还发现,接近海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游向海滩,尤其是在白天,这种方法最有效。
  这次作战结束之后,美国根据本次作战经验,在夏威夷毛伊岛上有针对性地建起了美国海军战斗爆破训练与实验基地。之所以说是有针对性,是因为这个训练与实验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特别强调了一点:远距离游泳。
  很明显,这是根据夸贾林战斗经验而设置的。由此,水下爆破队的“战斗蛙人”诞生了。当时的知情报刊将这些“蛙人”称为“裸体勇士”。
  这些水下爆破队员头戴面具,穿着棉运动裤,别着猎刀,脚穿帆布面橡胶底轻便运动鞋。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些战斗蛙人又增添了橡皮脚蹼。直到今天,海豹突击队队员在作战需要的情况下依然使用这种轻便装束。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作战行动中,水下爆破小队不分昼夜地进行侦察,不断摧毁和清除障碍物,引导登陆部队顺利登陆。1944年7月,在美军进攻关岛的作战中,水下爆破小队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摧毁和清除了近两百处障碍物,最终使进攻部队得以顺利登陆。
  在多次的作战经验中,水下爆破小队逐渐总结并发展了他们的战术,大力发展和使用新战术与新方法,其中包括在海军舰炮火力的掩护下实施昼间侦察,给蛙人身上涂上条纹以测量水深等。
  水下爆破小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实施行动的,因为敌人对蛙人了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蛙人行动的安全,因而水下爆破小队的行动是绝对保密的。这个特点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了侦察与袭击小队、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水下爆破小队,海豹突击队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支特种作战部队,那就是战斗蛙人队。
  可以说,海豹突击队的侦察与爆破技术是从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水下爆破小队那里继承来的。然而,他们强大的突击作战能力则是从战斗蛙人队那里继承而来的。
  战斗蛙人队是由战略勤务局发明了闭路呼吸系统的兰伯森建立的。他发明的这个呼吸器不会释放气泡,因而极为适合水下秘密作战行动。战斗蛙人队的任务是:用水雷将敌人的船只炸毁、秘密运送物品与人员、秘密支持作战。
  当然,战斗蛙人队没有被任何一个美军指挥官使用过,水下爆破小队在作战行动中也只采用了战斗蛙人的橡皮脚蹼。因此,大部分战斗蛙人仅限于训练与研究。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仅限于训练与研究,才使得水下游泳方法与技术不断得到发展,被后来的海豹突击队所采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水下爆破小队的大部分人员加入了海军水面部队,还有一些人热爱水下爆破事业,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希望成为指挥官的部队中,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水下爆破训练与探索。20世纪50年代,水下爆破部队努力增加其在作战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水下爆破队员的作战技能,增强突击能力。另外,水下爆破小队还请来了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教他们渗透上路的方法,使用轻型设备营救战友的方法。这是水下爆破小队的重大转折点,他们由此掌握了近水实施袭击作战的方法。
  水下爆破小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一次受到重视是在肯尼迪总统上台后,肯尼迪以及政府对特种作战的兴趣,使得水下爆破小队得以重新发挥其作用。在海军作战部长的指示下,第21水下爆破小队指挥官汉密尔顿组建了海豹突击队。新组建的海豹突击队除了要承担水下爆破小队的水中侦察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内陆作战任务,从而增强了特种作战能力。
  刚开始,美国海军并不信任新组建的海豹突击队,还认为这样的特种作战部队将会挤占海军资金以及人员编制,其强调内陆作战的理念也与历史悠久的海军传统相左。在传统海军看来,海军在公海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精力参与陆地游击战或是在内河作战。然而,海豹突击队从成立开始就得到了海军作战部长的支持。由此,海豹突击队不仅在水下爆破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并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开始的时候,海豹突击队一共有两支,一支在东海岸,驻扎在弗吉尼亚州的特尔克里克;另一支在西海岸,驻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当时海豹突击队每支队伍只有50名士兵、10名军官以及1名队长。
  1962年1月,海豹突击队正式成立。指挥官对海军的供给系统十分不满意,因而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这样这个新成立的部队很快就有了名气,并且令人向往。这些革新包括高空低开伞、发明了新水下呼吸器以及AR-15自动步枪。直到今天,海豹突击队队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依然是最先进的。
  海豹突击队除了在毛伊岛上进行与之前的水下爆破小队同样的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所进行的训练,包括水下作战、空中作战以及地面作战。由此,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生理与心理承受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962年4月到5月,海豹突击队实施了第一次作战行动,一支由6名海豹突击队队员组成的小组被派往古巴执行侦察任务。这支第一次参加作战行动的海豹小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海豹突击队开始了其特种作战的生涯。这其中既有荣耀,也有羞耻;既有正义行动,也有野蛮侵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溯源利剑之师的诞生

“海豹”的前辈们

太平洋战争中的水下爆破小队

诺曼底登陆时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不能不说的海军陆战队



第二章 神秘少不了踪影,看不到身影

索马里海域的魅影

“沙漠风暴”中的重要角色

成功的骗局

格林纳达,让“海豹”们难忘的地方

南联盟战场上飞行员的救星



第三章 沾光总是在最后摘得荣誉

捡了个荣耀――“马亚克斯”号遭劫事件

“正义事业”行动

生擒诺列加



第四章 揭秘在越战中的作战行动

袭击伊洛伊洛岛

战场上的分遣队与作战排

“海豹”的动物敌人与动物部队

“海豹”中的后援力量――褐水海军



第五章 失败与重创元气大伤

“蛙人”在朝鲜半岛“碰灰”之旅

无功而返的“绝密山西”计划

失败的“蓝光”计划

折戟索马里

惨痛的“红翼”行动

“海眼镜蛇”的折戟



第六章 讲述“海豹”的那些事

“贝雷帽”不只有海豹

从地狱中走来的人――“海豹”之所以成为“海豹”

神秘的“豹六”

要了拉登的命

七嘴八舌聊“海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