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应用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2977
  • 作      者:
    聂慧苹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应用法学文库: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应用研究》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之上完善而成。原论文题目为《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研究》。这一选题似乎与其原定的研究方向——经济刑法相去甚远,但本着尊重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宗旨,我向来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位论文选题。早在慧苹博士生学习期间,她就曾多次向我表达了对刑法学基础理论的浓厚兴趣,并在其博士生的阶段学术成果中有所表现。不过在得知慧苹计划围绕社会危害性问题设计博士学位论文时,我还是不免有所担心,并曾多次提醒,社会危害性问题的研究意义确实重大深远,但研究难度也非同一般。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机能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机能即讨论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法中的作用。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各有不同机能。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立法机能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立法机能,实则讨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立法的作用和影响。刑事政策是影响立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书从刑事政策人手讨论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立法机能。
  (一)刑事政策的基础理论
  首先使用“刑事政策”一词的现代刑法学之父费尔巴哈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德国刑法学家冯·李斯特重新对刑事政策理论加以研究,丰富了刑事政策的内涵,赋予了刑事政策以现代意义,构建了刑事政策的理论体系,并将刑事政策的理论发扬光大。李斯特认为:刑事政策是通过对犯罪人个体的影响来与犯罪作斗争,以防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使其不再危害社会,并提出了“最好的社会政策,即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被广泛认同和引用的著名论断。从此,刑事政策成为了刑事法学的研究重点。
  刑事政策的概念存在最广义说、广义说和狭义说等观点。尽管三种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但对刑事政策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围绕着犯罪展开,并且以打击和控制犯罪为核心。换言之,犯罪将刑事政策学与犯罪有关的其他学科连接起来,就理论而言,是与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法学、刑事执行法学联系起来。在此,有必要就刑事政策与犯罪学以及刑法等法学学科的关系进行梳理。总体而言,刑事政策影响着刑法、刑事诉讼和刑罚的制定和执行,并根据犯罪现状和司法需要调整刑事法律的具体适用和执行,使其不断适应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充分保卫社会。鉴于本书的研究内容,在此仅探讨刑事政策与犯罪学和刑法的关系。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分析犯罪原因、寻找犯罪预防对策的学科。刑事政策也以犯罪为研究对象,研究犯罪原因、对犯罪的刑罚制裁和对罪犯的处遇。可见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之间存在一定交叉,但是,犯罪学和刑事政策各有侧重。犯罪学更加侧重对犯罪现状和原因的研究。而刑事政策学更加侧重对犯罪控制和打击的对策研究。任何对策的研究均是建立在对现象和原因的科学分析之上,因此,中外很多学者将刑事政策学作为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的整体进行研究。李斯特认为:正确认识犯罪原因是刑事政策的条件之一。大谷实教授认为,犯罪学是刑事政策学的基础,犯罪学所研究的结果——犯罪现状和犯罪原因是刑事政策学作出科学研究的前提。张甘妹教授认为,犯罪学研究犯罪原因,刑罚制度研究刑罚,而刑事政策将两者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犯罪的预防。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语境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安排

第一章  社会危害性本体研究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危害性的界定
二、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内容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的本质
一、社会危害性本质的论争
二、社会危害性本质观点的评析
三、社会危害性本质的界定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的载体
一、社会危害性的客观载体
二、社会危害性的主观载体
三、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地位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机能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立法机能
二、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司法机能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验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与罪刑法定原则关系的论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时代内涵和要求
三、社会危害性理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协调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犯罪论中的地位
一、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体系关系的争论
二、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体系关系的完善建议


第三章  社会危害性判断的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判断的价值引导
一、判断出发点的选择
二、判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刑法判断的方法选择
一、社会危害性立法判断的方法选择
二、社会危害性司法判断的方法选择

第四章  社会危害性的具体刑法判断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的具体考量
一、社会危害性判断的步骤分析
二、社会危害性有无的具体判断
三、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具体判断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判断对社会舆论的取舍
一、社会舆论对社会危害性判断的影响
二、社会危害性判断对社会舆论的理性取舍

第五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运用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事立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我国当代刑法变迁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启示
二、社会危害性理论对未来刑法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事司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定罪中的具体运用
二、社会危害性理论在量刑中的具体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应用法学文库》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