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
随着华人数量的日益增加,无业游民的人数也逐渐增多,造成了新加坡盗风日炽,不但商民屡屡被害而且就连警署、总督府和华民护卫司等政府部门亦被窃贼图及。甚至连巡捕官署、工部局等戒备森严的地方,盗贼亦敢一试身手。①除了华人日众、良莠不齐以致治安日益混乱、盗案频发外,英国殖民政府仅对收取税项感兴趣而不愿多花费资金治理地方,亦是导致盗风日炽的原因。新加坡殖民地刚刚建立时,殖民当局的治安措施便完全不能应付地方的需要。②至19世纪末期,新加坡的商铺户总数已达数万,街道数百条,但是警署的暗牌差役仅干余人,各处之巡逻的兵丁(亦称马打)其数亦不多。⑧依靠有限的这些警力和兵力,已无法维持这个游民充斥于街市的城市的治安。
二、拐卖人口
拐卖人口在当时的新加坡是一件极为有利可图的行业。人贩往往潜至中国,无论男妇小孩,拐得后即携至南洋,以求销路。被人贩诱拐的华人男子往往作为新客,被发往邻近的英属与荷属各埠充当采锡或种烟的苦役。拐得的小孩则卖与本地人家或为儿女或为婢仆。由于新加坡的殷富之家将蓄养婢女和奴仆作为时髦之事,且相互攀比,此习已渐成风气。即使殖民政府一再严申禁止买卖人口,这些华人富户也依然无睹,依旧添置奴婢。④人口市场的需求和活跃,也刺激了人贩继续从事拐卖活动。华人妇女被拐卖至南洋各地后,多被鬻与鸨妇,置之于娼寮之中。⑤这些往来于中国和新加坡的人贩子,往往是较早来到南洋地区的华人移民。他们熟悉移民所需要通过的各个环节,对其中机关情形无不了然于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