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9579
  • 作      者:
    张淑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国会议员与民国宪政(1916-1923):以吴景濂的政治活动为中心》吴景濂等国会议员的政治活动与民国宪政的关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二次革命之前的国会初开阶段,二是1916年国会第一次恢复阶段,三是护法国会阶段,四是1922年国会第二次恢复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正式国会运转的初始,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基本仿照西式宪政的政治规则进行,国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议员以制宪和稳定政府为主要政治目标,尽管也有政见的分歧,但并未因之产生大的内讧,干扰主要来自袁世凯等国会外力。此阶段的政治基本在宪政轨道之内。在第二、第三个阶段,由梁启超、汤化龙领导的研究系创造出来的反“帝制”话语冲击了第一次恢复的宪政文化,宪政格局的建立发生偏转,充满浓厚的“成王败寇”色彩,开启以“功绩”而非专业化知识为标准组织政府的恶例。这种冲击对国会造成的最坏影响,就是政党不再努力以政纲争宪政位置,而转向以寻求武人支持为谋求党派利益的主要方向,形成了文、武交叉结合的宪政组织格局。它打破了国会的整体协作精神,并导致正式宪法产出困难。这一格局延续到护法时期,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武人势力和政党人员组成。如此,国会、政府、政党的界限变得模糊,议员的小集团和不同武人的利益同盟成为宪政的核心。从全国来看,宪政呈现出议员分裂、政府远离国会、各方另造宪政组织的状态,进而产生合法性的争吵。
  到第四个阶段,以上负面影响发展到极致,宪政中已看不到国家、法律,唯有不断变换的利益,由此而激发的政潮自然无法休止,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民初宪政的试验被终结,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其中包括宪法危机、文武结合的宪政结构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包括袁世凯、北洋系武人、南方实力派,还包括议员、党派、革命家,而西方宪政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则穿插在其中,对抗或融合,交相为用。
  因此,单纯的宪政模式或议员道德、传统文化的影响,都不能被简单地认做宪政试验在民国结束的原因。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再任议长:北京,1916~1917
第一节  1916年的政治氛围与吴景濂的资历
第二节  宪政再建与危机:吴景濂的选择与努力

第二章  护法议长:广州,1917~1920
第一节  军政府的创建与改组
第二节  吴景濂的护法网络与政治对手
第三节  1919年南北议和
第四节  制宪与分裂:和谈中断后的局势

第三章  “流亡”议长:上海,1920~1922
第一节  护法之余波
第二节  “议长”之尴尬身份与生活
第三节  新的转机

第四章  主持贿选:北京,1922~1923
第一节  益友社的北上与法统重光
第二节  吴景濂的关系网络新变动
第三节  吴景濂的政治目标与内阁风潮
第四节  癸亥政变与曹锟贿选
结论

附录 吴景濂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