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1978-2017)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32541
  • 作      者:
    张若云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若云,女,四川马尔康人,法学博士,2018年6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骨干教师,四川省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新的社会阶层理论。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疆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教学设计》参考教辅一部;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两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日渐兴起的全新经济群体和社会阶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令人瞩目。新的社会阶层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并行不悖又相互建构。本书力求拂去诸多杂乱的历史面向,对新的社会阶层乃至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形态进行还原,并梳理出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群体的认识路径和历史定位,以清晰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历史和逻辑脉络。


展开
目录

绪 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4)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12)

 三 已有研究的启示 …………………………………………… (15)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16)

 一 理论研究意义 ……………………………………………… (16)

 二 实践指导意义 ……………………………………………… (16)

 第四节 研究对象 ………………………………………………… (17)

 第五节 研究框架 ………………………………………………… (2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溯源 ………………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 ……………………………… (26)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合理内核 …………………… (26)

 二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价值导向 …………………… (27)

 三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重要补充 …………………… (29)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发展 ……………… (30)

 一 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相结合实现工农联盟 ……………… (32)

 二 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的新认识 ……… (3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阶级分析理论 …………… (38)

 一 毛泽东阶级分析理论的现实起点: “分清敌友

以动员群众” ……………………………………………… (39)

 二 毛泽东阶级分析理论的历史转向: 民族危机下

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 “互助互让” ……………………… (49)

 三 毛泽东阶级分析理论的政治实践: 建立 “各得

其所” 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59)

 四 毛泽东阶级分析理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曲折发展 …… (69)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发展历程 ……… (7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初创阶段

(1978—1991) ………………………………………… (77)

 一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为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开路 ………………………………………………………… (78)

 二 激活城市个体经济以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 (79)

 三 私营经济异军突起使新的社会阶层初具规模 …………… (8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发展阶段

(1992—2001) ………………………………………… (86)

 一 赋予新的社会阶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的

崭新身份 …………………………………………………… (87)

 二 按照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做好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

党建工作 …………………………………………………… (91)

 三 赋予农村致富能人 “经济—政治” 双重精英身份……… (9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深化阶段

(2002—2012) ………………………………………… (98)

 一 新的社会阶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

生长点 ……………………………………………………… (99)

 二 新的社会阶层是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

关键 ………………………………………………………… (102)

 三 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党的基层建设工作 ………… (10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创新阶段

(2012—2017) ………………………………………… (111)

 一 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人民群众有机组成部分 …………… (112)

 二 新的社会阶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 (115)

 三 新的社会阶层是抓住数字经济新契机的关键群体 …… (116)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形成要件 …… (120)

 第一节 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 (120)

 一 准确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 (121)

 二 新的社会阶层发展须率先突破生产力限制 …………… (125)

 三 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符合 “共同富裕” 的价值目标 …… (130)

 第二节 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5)

 一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136)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衡好 “计划” 与

“市场” 的关系 …………………………………………… (140)

 三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释放社会活力 ……………… (145)

 第三节 统战策略: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 “ 建设者” ……… (153)

 一 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两种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 (154)

 二 统战新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156)

 三 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是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关系的

关键 ………………………………………………………… (160)

 四 “互联网 + ” 创业创新推动统一战线新发展…………… (167)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的价值意蕴 …… (177)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动员人民群众的理论

着眼点 …………………………………………………… (177)

 一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时代特色 …… (177)

 二 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

发展 ………………………………………………………… (181)

 三 “新的社会阶层” 从更高层面恢复和发展 “中间

阶级” ……………………………………………………… (18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阶层实现双向认同的价值

建构路径 ………………………………………………… (190)

 一 “各得其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整合社会各阶级

阶层 ………………………………………………………… (190)

 二 “共同富裕”: 新时期动员经济主体优化社会结构 …… (192)

 三 “共享发展”: 新时代培育和塑造数字经济力量 ……… (201)

 四 凝聚共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的社会

阶层 ………………………………………………………… (205)

 第三节 新的社会阶层持续稳定发展的实践意义 …………… (209)

 一 促进和保障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稳定

发展 ………………………………………………………… (210)

 二 推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215)

 三 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性 ………… (220)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是整合新时期中国

人民大众的重要理论参考 ………………………………… (226)

 

参考文献 ……………………………………………………………… (232)

 

后 记 ………………………………………………………………… (2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