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本书作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转移的模式选择。但是农民工在城镇找工作比城市失业人员更加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匮乏,缺少必要的技能和文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歧视。而我国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不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而是由于政府失灵造成的。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途径只能是消除制度性歧视以及人们心理上的歧视,(王解静,2006)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彻底解决。沈原则从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角度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民工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我国转型期“新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
在关于就业问题原因分析的研究中,蔡昉等认为,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一般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行业,因此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拉动就业的能力大大降低。
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中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但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均等的。赵延东和风笑天通过对武汉市下岗职工进行调查,发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大量使用社会网络,特别是强关系,但得到的往往是较“差”的工作。说明社会资本只对下岗失业人员能否实现再就业有显著影响。与此相反,人力资本则不仅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机会的获得,而且影响着他们再就业的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
袁堂明研究发现,拥有较多人力资本存量的个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并且不易下岗,同时其工资水平和职业声望都相对较高;拥有比较多社会资本的人,比较容易实现低成本就业。因此建议要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尽量增强社会资本。对于具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彭军建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由社会支持、个人支持和自我支持共同构成。李强和林勇认为,解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建议分为宏微观两个层次:宏观措施包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转岗培训,积极推行公共就业工程计划等。微观措施包括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创业培训,使就业困难群体“走出被动就业之路”;以经济补偿方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实施立足社区服务的就业创造方案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