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动儿童社会处境、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6699
  • 作      者:
    刘杨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杨,吉林省松原市人,教育学博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硕土生导师。曾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习。目前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国家行政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研究》、  《心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及状况——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一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Fronter of Educotion转载,为《2008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收录,并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流动儿童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流动儿童社会处境、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以儿童发展理论、文化适应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心理需求理论为根基,在群体比较和动态追踪的基础上详细、全面地描述了流动儿童的社会处境和发展状况,对社会处境与发展状况的关系亦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流动儿童社会处境、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对未来流动儿童发展研究的趋势做出了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城市的环境特性
  人口规模大、密度大,居民异质性强,居民职业为非农产业是城市环境特性的主要要素。这也是多数国家划定一个地域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主要标准。
  除此之外,城市的环境特性还包括以下内容(袁野,2001):
  1.要素聚集性
  要素聚集首先指政治的聚集,通常,城市都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其次,要素的聚集是指经济的聚集,即物流和资金流向城市,使城市的人均收入、人均GDP、地均GDP、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指标大大高于农村;再次,要素的聚集是指文化知识的聚集,包括人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文化设施的聚集,使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大高于农村。
  2.功能多样性
  和农村相比,城市具有更多的功能。首先城市具有经济上的功能,城市具备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基本条件。其次,城市具有行政上的功能,它是人们进行政治、社会等活动的中心,并要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再次,城市还具有文化上的功能,它为居民提供教育、游憩的综合设施。
  3.集约高效性
  城市是一个众多资源聚集从而产生高效率的场域,它集约了生产场所,劳动力、知识与技术、资本与资源、终端产品与过程产品、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通过这样集大成的资源,城市能够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浪费,比农村能够更加高效地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设施的齐备性
  城市具备各种各样的保证城市运转的设施,如基础类设施,交通系统、供排水系统、能源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社会类设施,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场所。居住类设施,包括住宅以及与人类居住相关的各种环境设施。这些都是农村社会所不具备和不能比拟的。
  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环境特性要素的地域只能说是满足了基本的城市的物质框架要求,而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的堆积,也绝非简单的人工构成物。相反,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心理物理过程。城市的特质更多由其社会特性及人的特性所决定。下面将对城市社会所具有的社会特性和人的特性进行介绍。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缘起
第二节 本书的特色及章节安排
第一篇 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一章 研究理论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篇 社会处境
第三章 流动儿童的客观社会处境
第一节 城市社会的特质
第二节 城市社会的政策
第四章 流动儿童的主观社会处境
第一节 感知到的城市社会的特质及政策
第二节 感知到的歧视
第三节 感知到的社会支持
第四节 感知到的家庭环境
第五节 感知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三篇 发展状况
第五章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
第一节 已有城市适应研究的现状及不足
第二节 质性研究结果
第三节 量性研究结果
第四节 个案研究结果
第六章 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状况
第一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意义
第二节 质性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 量性研究的结果
第四节 流动儿童社会身份状况
第七章 流动儿童心理需求
第一节 已有研究的现状及不足
第二节 流动儿童心理需求质性研究结果
第三节 流动儿童心理需求量表的编制
第四节 流动儿童心理需求状况的量性研究结果

第四篇 影响机制
第八章 歧视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歧视与应对方式、自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歧视与社会支持、期望与现实差距及城市适应的关系
第三节 歧视、社会身份冲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
……
第五篇 研究展望与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