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已有农民工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民工问题从来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在世界诸多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人El的流动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排斥与融人、外来群体心理与行为变迁等问题当然也受到了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议题。归纳起来,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广泛议题的宏观理论范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
其一是一种建立在个体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的解释范式。这种范式以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舒尔茨的“投资一收益”模型、托达罗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为代表,注重考查农民工进城行为的目标选择和实现手段选择。
其二是一种基于整体主义立场的结构和制度的解释范式。这种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论、新制度主义学派为代表,注重对制约农民工行为和心理的制度以及非制度的因素进行考察。
其三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互动的社会网络的解释范式.这种范式以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为代表,注重考查农民工的各种社会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农民工行为和城市适应中的作用。
以上三种研究范式各有优劣,后文会专门作出评价,但统观已有的农民工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三者所进行的。
(三)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围绕“农民工”这一影响重大的问题,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许多涉及农民工市民化、农村流动人口城市化、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农民工的再社会化等主题的研究,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已有研究的主要分析概念与城市性这一概念的内涵相距不远.因而为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借鉴。但可以发现这些大量的研究本身也有良莠不齐、内容重复的问题,下面仅列举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加以简单介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