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br /><br />一、进行本选题研究的意义<br /><br />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br /><br />三、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br /><br />第一章 少年刑法概述<br /><br />第一节 少年刑法基本解读<br /><br />一、对“少年”的界定<br /><br />二、对少年刑法的界定<br /><br />三、少年刑法的基本特征<br /><br />第二节 少年刑法与成人刑法二元分离之根据<br /><br />一、生理学根据<br /><br />二、心理学根据<br /><br />三、社会学根据<br /><br />四、其他理论根据<br /><br />第三节 少年刑法的历史演进脉络<br /><br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涉及少年犯罪的条款<br /><br />第二章 少年犯罪要素及其特殊性研究<br /><br />第一节 争论:少年犯罪构成要件有无特殊性<br /><br />一、犯罪构成及相关概念解读<br /><br />二、“少年”在犯罪构成中的定位<br /><br />三、少年犯罪及其构成特殊性之辨析<br /><br />第二节 释疑:少年犯罪要素之特殊性<br /><br />一、责任能力概述<br /><br />二、责任能力的判断<br /><br />三、责任年龄<br /><br />四、少年的责任范围及认定<br /><br />第三节 延伸:影响少年犯罪认定的其他因素<br /><br />一、分流与转处制度<br /><br />二、少年刑事政策<br /><br />第三章 少年刑罚<br /><br />第一节 少年刑罚制度概述<br /><br />一、当代刑罚的基本理念<br /><br />二、少年刑罚的价值取向<br /><br />三、少年刑罚的基本原则<br /><br />第二节 少年刑罚的种类<br /><br />一、概述<br /><br />二、生命刑的禁止适用<br /><br />三、自由刑的限制适用<br /><br />四、资格刑的区别适用<br /><br />五、财产刑的选择适用<br /><br />第三节 少年刑罚的适用与执行<br /><br />一、刑罚的裁量<br /><br />二、累犯的排除适用<br /><br />三、缓刑的扩大适用<br /><br />四、减刑与假释的特殊处遇<br /><br />五、前科消灭制度<br /><br />第四章 少年非刑罚处理方式<br /><br />第一节 少年犯罪与非刑罚化<br /><br />一、非刑罚化概述<br /><br />二、少年犯罪非刑罚化<br /><br />第二节 单纯宣告有罪<br /><br />第三节 少年非刑罚制裁措施<br /><br />一、少年非刑罚制裁措施与保护处分<br /><br />二、少年非刑罚制裁措施的域外考察<br /><br />第五章 我国少年刑法之立法完善<br /><br />第一节 我国少年刑法存在的问题<br /><br />一、基本理念的主体性、导向性与粘合性不强<br /><br />二、立法方式简单、分散<br /><br />三、立法内容保守、抽象<br /><br />第二节 完善我国少年刑法的路径选择<br /><br />一、强调“保护和教育优先”的基本理念<br /><br />二、确立专章 规定的立法模式<br /><br />三、丰富、完善立法内容<br /><br />四、加强配套体系建设<br /><br />第三节 我国少年刑法专章 规定立法建议稿<br /><br />结论<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