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利维坦法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155885
  • 作      者:
    朱祥海著
  • 出 版 社 :
    沈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利维坦法哲学》以霍布斯创立的利维坦思想传统为主线,对民族国家的正当性、国家权威的形成、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对这个被遗忘的伟大传统予以重申和申辩。研究的主导思想,犹如斯金纳所言的“我的支配性前提假设是,哪怕最抽象的政治理论著作,也绝不可能超然于当时的战斗之外,相反,它们永远是战斗的组成部分。怀揣这种观念,笔者试图将霍布斯从哲学的云端拉到地面,破译他的暗语,认明他的敌友,指出他在政治论辩的‘七彩光谱’中站在什么位置。”在篇章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上,《利维坦法哲学》导论部分从当代自由主义面对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出发,主张重申利维坦传统,重新思考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关系。第一章详细地考察被遗忘了的霍布斯利维坦的象征、意蕴和法哲学宗旨,对利维坦法哲学的来源、象征和理想进行全面的梳理。第二章论述了国家权威的来源和基础问题,从古希腊的伦理证成、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论到近现代的民族国家理论,包括社会契约论、革命立国观等。第三章重点研究利维坦法哲学的核心要义,分为四个方面:主权问题、秩序对正义的优先性、政治服从与个人自由和政治社会的公民美德等,并对作为西方法律文化重要特质的自然权利,提出了一种目的论的解释。第四章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角度,以前苏联的法制和法学为考察对象,详细分析苏联式“利维坦”中的国家与个人、威权与自由的实践以及其因无视个人自由而追求全权国家导致的合法性危机和最后的变革与出路。第五章探究全球化和利维坦的关系,全球化在促进整个世界联结的同时,更加剧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矛盾与政治冲突,因此,需要新的法哲学理论来规制和调整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在全球化时代,每个民族国家都必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保有一个世界性的眼光。第六章,即《利维坦法哲学》的最后一章对利维坦法哲学的未来作出展望,“祛魅”后的世界需要什么力量来维系,是“再魅化”还是持续的“祛魅”才能使永久的世界和平来临。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从九世纪末期接触到西方文化的观念开始,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西方化的倾向就十分明显。彼得一世的西方化的改革目的,就是力图使俄罗斯走上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所有俄罗斯重大的变革,都是以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政治法律制度为标准。在保持封建专制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西方国家文明化程度。俄国改革的宗旨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个政治前提。但是,这些变革最终都使俄罗斯的政治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强化。在社会意识系统中,存在着传统的、占支配地位的专制王权观念、资产阶级观念和受到西方启蒙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观念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广大的农民处于被压迫的蒙昧状态,接受的是奴役观念、缺乏政治意识和权利观念。“俄罗斯国家生活的特点——奴性的模仿和反常的秩序。”②在长期的专制制度里“俄罗斯民族过于生活在民族——自然的集体主义之中,其中并没有能够加强个性、尊严和权利的意识”。③在俄国传统文化中,宗教观念始终是一个基本的成分。宗教中的世界主义和末世观念非常明显,在别尔嘉耶夫的哲学中有最好的体现。别尔嘉耶夫是宗教哲学领域的思想家,其法哲学的基础是自由的人格主义学说。④他认为,“俄国人道德准则的发展与其宗教生活和实践完全无关。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不是按着基于十戒的律法来调节,而是受习惯和道德标准所支配,这些习惯和标准表现在他们丰富的民间传说中。”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基本的观念带有宗教性质,德国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得到广泛地的研究。“在俄罗斯政治思想史上,两股相互对立的思潮——斯拉夫主义和西方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斯拉夫主义者对俄国文化的独特特征给予极高评价,并断言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正在并将继续沿着自己特有的、不同于西方民族的道路发展。依照他们的观点,俄罗斯负有用东正教和俄国社会理想的精神使得西欧得以健康成长的使命,它同样依照基督教原则帮助欧洲解决其内部和外部的政治问题。西方派则相反,他们认为俄罗斯应当向西方学习,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他们想使俄罗斯掌握欧洲科学和启蒙运动的成果。……至于社会问题,那么其中一些人更重视政治自由,而另一些人则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拥护者。”①俄国知识分子的理论和观念,不论是斯拉夫主义者或西方主义者都缺乏对衰朽的俄国现实政治统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崇拜和欧化倾向。“俄国知识分子不尊敬法律,也从来看不出法律的珍贵。……无法建立明确的坚定的法制感,相反,它还处在法制感极其低级的发展过程中”。②同时,“俄国知识分都完全忽略了立宪国家的法律本质。”③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受到一体化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控制,更为激进的现实主义批判者往往是由流亡者作出的。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这种特点存在于整个苏联时期,国内的辩护者理论和流亡者的政治批判适成对照,但是,流亡者的批判话语因其地域性局限导致了批判的无力与无效。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被遗忘的利维坦
一、利维坦的象征和意蕴
二、利维坦的理想

第二章 国家权威的来源和基础
一、合法性权威
二、优秀者胜出与政治美德
三、政治神学与宗教至上
四、社会契约与被治者同意

第三章 利维坦的法哲学
一、主权是国家的灵魂
二、秩序对正义的优先性
三、政治义务对自由的优先性
四、政治社会的公民美德
五、自然权利的一种目的论解释

第四章 苏联式的利维坦
一、封建帝制的法律传统
二、革命与法律
三、国家学说与意识形态
四、威权与自由:法律政治化的影响
五、合法性危机与变革
六、末来之路:反思中的期待

第五章 全球化与利维坦
一、民族国家的政治)中突
二、法律传统的文化矛盾
三、全球化、法律发展与民族国家观念

第六章 无以终结的利维坦
一、现代性危机与霍布斯的意义
二、霍布斯为什么不是一个极权主义者?
三、世界永久和平的来临抑或现实的乌托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