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质法律推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6806
  • 作      者:
    余继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继田,男,汉族,1965年5月生,河南省光山县人。郑州大学法律硕士(2002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11年6月)。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河南省法学会诉讼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法理学、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先后在《中国法学》(英文版)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代表性文章有:Innovative Research of“Informal Logic”in Contemporary China、《司法克制主义——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意识形态探析》、《习惯权利与行政执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推理作为法律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法律适用的核心。《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丛书:实质法律推理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法律推理中具有较大争议性也更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即实质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研究涉及法律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如逻辑与经验、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法律适用与法律发展等关系问题,而实质法律推理又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实质法律推理体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智识特征,体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技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丛书:实质法律推理研究》通过对实质法律推理相关问题较为系统的梳理,期望为疑难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托和智力支持。具体来说,《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丛书:实质法律推理研究》将重点围绕实质法律推理的概念辨析、实质法律推理的理性基础和逻辑基础、实质法律推理的方法和依据以及提高实质法律推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不能过于宽泛。否则不但会产生新的争议,而且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判定工作。法律逻辑学家与法哲学家提出以实质法律推理来对那种不能由形式法律推理所涵盖的各种法律推理形式进行“一网打尽”式的概括,这种观点即使没有完全否定,也极大地降低了逻辑(指传统或现代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而否认传统或现代逻辑在法律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他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就是这种观点的极好写真。但是,.笔者以为,将逻辑仅仅视为传统或现代形式逻辑的观点有失偏颇,这不但与逻辑理论的发展不相一致,而且这也是将在法律领域中更具挑战性、对法律事业的发展更具推动意义的、适用于疑难案件中的实质法律推理之阵地拱手让出,这是逻辑学家和法律逻辑学家所不愿看到的,更是法哲学家对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的不满之处。而将非形式逻辑作为法律推理,特别是实质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也是逻辑学家与法律逻辑学家应当对非形式逻辑给以重视的原因所在。
  非形式逻辑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形式逻辑不能很好适应日常非形式推理或论证而产生的新逻辑类型,非形式逻辑作为研究自然语言论证的逻辑,相比形式逻辑而言,它提供了更好地分析与重建论证结构的新方法(如论证图解方法),为分析评价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提供新的标准(如RSA标准,即相关性、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为分析评价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提供了适当的框架(将推理与论证置于理性对话之中,广义非形式逻辑中的论辩术与新修辞学更好地研究了对话理论),为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之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推理与论证形式(有称为可废止或可辩驳推理,有学者称之为假设性推理,有学者称之为似真推理),而这种推理形式是为弥补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之局限和不足而提论。
  ……
展开
目录
总序
内容摘要
导言
一、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国内关于实质法律推理之研究
四、本书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实质法律推理概述
第一节 法律推理及其特征
一、法律推理解说
二、法律推理的特征
三、法律论证、法律论证理论与法律推理
第二节 实质法律推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实质法律推理的概念
二、实质法律推理的特征
第三节 实质法律推理的适用范围——疑难案件
一、疑难案件的含义、成因与特征分析
二、疑案思维之出现

第二章 实质法律推理的理性基础探析
第一节 实质正义
一、正义概况
二、实质正义与实质法律推理
第二节 实质合理性
一、形式化、形式合理性与西方法治实践
二、实质合理性与实质法律推理
第三节 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

第三章 实质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研究
第一节 逻辑含义辨析: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一、逻辑是什么
二、非形式逻辑是什么
第二节 非形式逻辑的主要理论创新
一、论证分析和重建的新方法——论证图解
二、论证评价的新标准——RSA标准
三、论证分析与评价的新框架——论辩术和新修辞学
四、推理和论证分析评价的新病理学——新谬误理论
五、推理与论证的新形式
第三节 实质法律推理研究的新基础——非形式逻辑
一、概述
二、假设性推理在法律推理(或论证)中的作用

第四章 实质法律推理的方法研究
第一节 类比(法律)推理
一、类比推理
二、类比法律推理
三、类比法律推理之法律实践
第二节 论理解释方法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二、实质法律推理方法之一:论理解释方法
三、论理解释方法
第三节 利益衡量推理
第四节 实践推理方法
一、概念辨析
二、实践推理方法举例

第五章 实质法律推理的依据研究
第一节 法律原则
一、含义简析
二、法律原则在实质推理中的作用
三、案例简析
第二节 执政党及公共政策
一、政策的含义
二、法律与政策关系简析
三、(执政党与公共)政策对法律推理、特别是实质法律推理的影响和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习惯
一、习惯之含义
二、习惯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
第四节 法理或学说
一、含义与作用
二、案例分析
第五节 公平、正义、合理性
一、情况分析
二、案例分析

第六章 完善和加强实质法律推理之路径研究
第一节 有步骤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一、判例法简析
二、判(案)例在中国之历史简析
三、我国台湾地区判例制度简析
四、判(案)例之渐进推行
五、具体举措
第二节 改革判决书写方式,强调判决理由
一、判决需要说理
二、我国之现状
三、具体举措
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现行司法解释制度
一、法律需要解释
二、我国现行司法解释机制
三、现行司法解释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第四节 提高法官素质
一、实质法律推理呼唤高素质的法官
二、法官需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
三、法官需要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与一般生活经验
四、法官需要具备较为宽厚的人文社科和常规的科技知识
五、法官需要政治敏感性
六、法官需要具有法律信仰和追求公正的终极目标
第五节 完善司法制度
一、西方法治国之经验
二、中国司法制度之现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