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8539
  • 作      者:
    贝磊(Mark Bray),鲍勃(Bob Adamson),梅森(Mark Mason)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贝磊,英国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讲座教授,2006年4月-2010年3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此前担任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曾任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会长,2004年当选为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席。<br>    鲍勃,英国人,香港教育学院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系系主任。曾任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先后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中学和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利物浦霍普大学任教。<br>    梅森,南非人,香港教育学院教授,先后在开普敦大学和香港大学任教,曾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兼任《教育发展国际期刊》等多份国际期刊的编委。
展开
内容介绍
    《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阐明了比较教育的行为者与目的、量化与质性方法的应用、经验在比较教育中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从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政策、地域、历史、文化、价值观、教育成绩、课程、学习方法和教学创新的维度进行厂深入而精细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比较教育在社会科学学术部落中的地位。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经典之作。在全球化加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深刻转型和教育研究不断面临新挑战的21世纪,这本集理论框架构建、方法路径阐释和教育政策实践分析于一体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比较教育在20世纪一直以欧美为中心,本书的出版可能预示着“亚洲视角”日益成为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格局中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br>    本书英文版出版以来,相继译为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波斯文等多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中文版的出版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br>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个例子说明,大规模跨国比较研究隐含着一些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强调即使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还是存在着重要的差异。正如贝磊与托马斯(1995,p.4 78)所言,大规模跨国比较“遮蔽了一些重要事实,即:对不同民族所作的区分十分随意含糊;研究者注意到的是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多种因素,因此会不经意地建构出一些有着不同的规模和内涵的比较单位”。因此,为了不降低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对我们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现象上的贡献,不论是研究的实施者,还是研究结果的运用者,在叙述研究成果和阐释研究成果时,都应当非常谨慎。<br>    在比较教育领域,将国家作为分析单位的比较研究非常明显地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做法从法律上看不无合理之处,因为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个作为最高政治实体并行使内政和外交主权的政府,因而在传统上,国家被看做是国际治理的实体单位。此外,在许多国家,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由中央政府控制,这决定了国家教育系统的结构。因此,研究者可以得到的很多教育方面的数据往往是以国家为基础收集的。由此可见,与世界体系理论的比较相类似,跨国比较研究的作用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框架,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r>    然而,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者开始质疑将国家(country)或者单一民族国家作为主导性研究框架的这一做法(如Kelly &Altl)ach1988;Clay-ton2004;Mitter2004)。他们援引了一些有关世界体系理论的著述和一些关于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差异的著述,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据此指出将单一民族国家作为比较分析的单位是不恰当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国家间的权力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不同国家的学校系统就存在于这样的权力格局中(:Kelly&Altbach1988,p.1 4);单一民族国家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同样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已经与跨国比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br>    ……
展开
目录
图次<br>表次<br>缩写<br>序<br>导论<br>某些历史观点<br>新世纪透视<br>贝磊和托马斯立方体<br>本书的特点<br>第一篇 方向<br>第一章 比较教育的行为者与目的<br>不同行为者,不同目的<br>政策制定者与比较教育<br>国际机构与比较教育<br>学者与比较教育<br>结论<br><br>第二章 比较教育中的量化与质性研究<br>教育领域中的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br>关于识字的量化与质性研究<br>结论<br><br>第三章 经验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地位<br>比较教育研究的客观性<br>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观性<br>范式和多样性<br>结论<br><br>第二篇 比较单位<br>第四章 地域比较<br>比较教育研究的一般路径和工具<br>贝磊和托马斯比较教育分析框架<br>地理实体作为分析单位<br>结论:地域比较分析的方法论<br><br>第五章 教育制度比较<br>熟悉的路径,松散的运用<br>定义和确认教育制度<br>为什么比较教育制度?<br>一组例子:中国的教育制度<br>另一组例子:英中的教育制度<br>结论<br><br>第六章 历史比较<br>时间<br>比较教育的历史方法<br>教育的历史<br>主要理论视角<br>现代历史分析的特点<br>比较历史时期的策略<br>进行历史时期比较时要面对的问题<br>结论<br><br>第三篇 结论<br>参考文献<br>英汉译名对照表<br>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