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说,这些志愿者充当着组织项目执行的重任,相当于是组织的工作人员。我在调研期间,接触到的某成都公益组织便是以志愿者为主体开展活动的,志愿者的人员构成相对稳定,他们建立了志愿者联络机制,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而我们在此更多地将焦点放在像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这样的民间组织上,该组织有聘用的专职工作人员来承担组织的主要工作和项目,但是由于某些项目的特殊性,仍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如中心在做孤儿人户调查时则需要大量的熟悉彝语和汉语的志愿者。从志愿者的招募、筛选、培训、工作分配、后勤保障、与工作人员配合等方面需要大量完备的工作计划安排和实施。这对于民间组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实现志愿服务的最大有效性,是民间组织与志愿者双方共同的期待,志愿服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某一项目目标的实现。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的初衷,同样是志愿和慈善心的驱使,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通过自己的志愿行为能够看到成效。如果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群体,建立一个志愿者信息资源库,在项目过后及时给予志愿者成果反馈,定期向志愿者发送组织的活动状态,邀请志愿者参加组织的庆典娱乐活动,这些都能够更好地维护与志愿者的关系,建立一个更为长久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活跃着许多像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这样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组织,旨在解决本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这样的组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正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必备的精神。特别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仍然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作为草根组织,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植根于农村基层,服务于乡村社区居民,活跃于田间,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组织的努力,改变着彝族乡村的面貌,但其未来发展仍然充满未知与挑战,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与认可。组织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争取在参与社会创新与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