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PPP与保障性住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47137
  • 作      者:
    孙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洁,生于1965年河南柘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专家;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贡献:从管理的视角研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首次将诸如BOT、BT等形式看为PPP的一种形式,而非并列;分别从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灾后重建、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研究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应用。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2部;各类课题4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PPP,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意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其运行机制特征,是在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其管理模式包含与此相符的诸多具体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乘数”式的更大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首先,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根据2009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占比29.4010,地方占70.6010。但截至2009年8月底,中央下达的保障资金占预算的95.5%,地方只完成投资的23.6010。2011年,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给各地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以至于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廉租房“共有产权”或者直接出售廉租房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这样会使真正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012年,全国要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尽管规模比去年略低,但如果加上2011年建设规模的结转部分,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压力依、旧很大。所需资金大部分需要由地方政府筹集。我国保障性住房包括几种类别,每一种的资金问题都不尽相同,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都有一定的利润,但廉租房具有公共性和福利性,它的资金问题也最为突出。我国廉租房属于公共品,它的出资主体和责任主体均为政府。各地发展不一样,一些中西部城市难以拿出资金建设廉租房,近几年保障房开工建设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原材料等价格上升,使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土地出让收益增幅回落。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几年,由于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减少、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原因,土地出让收益增幅回落,从土地出让收益的支出情况看,拆迁补偿费仍是重头,以2011年为例,虽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出在各项土地出让支出中增长最快,但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只占支出总额的2%,平均看来低于要求的10%。
  再次,金融方面的政策落后。从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的方式来看,主要为银行贷款,缺乏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的支持,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单一。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大部分保障性住房无法办理土地抵押。因为保障性住房的大部分建设用地都是政府划拨,不用缴纳土地出让金,这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无法向金融机构申请土地抵押贷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本书主要观点

第二章 PPP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PPP的概念、特征和职能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采用PPP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状况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行政策
第三节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
第四节 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渠道
第五节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
第六节 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保障房采用PP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必要性
第二节 可行性

第五章 国际经验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德国
第四节 瑞士
第五节 日本
第六节 各国经验对我国的保障房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
第二节 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选择
第三节 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财税政策
第四节 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政策
第五节 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政策

附录
附录一:调研报告
附录二:相关政策
附录三:内容摘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